建安诗歌慷慨悲凉,刚健有力,被誉为“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由于孔融年纪较大,又不属于曹魏集团,因此这里不算入建安时代。 1,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
十八首建安时期的诗作,你喜欢的哪几首?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观沧海 ...
建安诗歌的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除“三曹”和“七子”外,还有女作家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均为建安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1、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建安诗歌1 《吁嗟篇》 曹植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
关于建安诗歌(精选)关于建安诗歌(精选) 【篇一】 《吁嗟篇》 曹植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周八泽,连翩历...
诗仙李白诗中有句“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一个年号,从时间上算,不过短短二十来年,但在社会、文化各方面,却有重要的发展变化。“建安”,正是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时期。建安时期,朝廷政权主要由曹操掌控,此外,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皆为一代了不起的诗文大家。政治及文化的...
建安诗歌名词解释 建安诗歌是指中国汉代末年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时代”的诗歌。该时期文学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建安诗歌以曹操、曹植、曹丕等为代表,以五言诗为主,内容广泛,包括咏史抒怀、游仙、咏物、赠答等多种形式。在这一时期,诗歌在...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曹氏父子是建安诗歌的核心。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开一代诗风,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曹操(公元155一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黄巾起义时,他起兵镇压。军阀萤卓要废汉献帝刘协自立时,他又起兵讨董卓。后因收编农民起义军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迎汉献帝都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