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37岁的廖化不喜欢孙权,被俘虏期间无时无刻思念着刘备刘皇叔,于是诈死逃走,千里走单骑带着老母亲一路往西跑,在湖北省秭归这个地方和刘备伐吴大军相遇,刘备见到廖化乐开了花,当即封廖化为宜都郡太守(虚职),给了廖化一定兵权,夷陵兵败后,这回廖化没再次被俘虏,随败军退回蜀中,可谓是宁可背井...
与关羽相比,廖化的出逃就显得异常艰辛,从东吴腹地到与蜀汉接壤的秭归,廖化走了很长时间,大概是乔装改扮,白天不敢明目张胆地在大路上行走,到了夜里,才能缓慢地开展逃亡计划。因为廖化是诈死逃亡的,一路上一定还面临着缺衣少食的困境,还要巧妙地躲开守关军士的搜查,好在廖化和他的母亲都挺过来了。在秭归,...
廖化接到刘禅投降的敕令后,与姜维等到涪县向钟会大军投降。 264年,廖化与宗预一起迁移前往洛阳途中,因病去世。廖化年龄在73岁至81岁之间。 总体而言,廖化的名声虽然不大,但军事水平并不低,就算比不上关羽、张飞、马超等五虎上将,但与姜维、费祎等人相比,并不逊色。至于马谡、向宠等人,比廖化就差了不是一点点。
景元五年(264年)春,廖化与宗预一起向内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四川成都的武侯祠中有杜甫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的诸葛亮固然令人叹息,可一生追随蜀汉不离不弃,直至身死的廖化。更让人扼腕叹息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道出了蜀汉的困境与无奈,年过六旬的老将要...
凡稍微了解一点三国知识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 可以说,廖化在《三国演义》里面的出镜率非常高,尤其是诸葛亮、姜维北伐的过程中,一直活跃于战斗前线,成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老面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每战必与、长期战斗于第一线,并具备了老黄牛精神与品质的“老面孔”,却...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廖化活到蜀国后期是没有问题的,但并没有记载他是从黄巾起义活到的蜀汉后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廖化的记载,是关羽死后廖化被迫投降了东吴,后来刘备兵临荆州,廖化带着母亲逃回了刘备集团 也就是说在夷陵之战之前,并没有廖化的任何记载,所谓的廖化是黄巾军残余,关羽收廖化在历史上都是不...
他去世之后,曾经凭借“人和”而称霸天下的蜀汉,居然还留下了“蜀中没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这句谚语。这句谚语常被人用来形容没什么本事的人,可作为蜀汉政权后期的主要武将,廖化的能力真就那么差劲吗?【文官也能掌兵】在《三国演义》里,廖化是黄巾军(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那部分)的剩余力量,在关羽千里护送...
廖化其人,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出现,即官渡之战前夕登场。在书中,二十多岁的廖化曾经是黄巾军中的一员,在进入蜀汉阵营之前,他也并非任人宰割的小辈。草根出身的他,头裹黄巾,英勇地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同伙伴杜远组织了五百多号人,靠劫掠来维持生计。然而黄巾...
演义里的故事,不能当作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来看,其实正史里的廖化,不仅没有做过流寇,他作为蜀汉集团的主流武将,还因为对蜀汉的忠心,留下了一段佳话。廖化本名叫廖淳,字元俭,出身于湖北沔南(现属荆州)的世家大族,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将他说成是黄巾军的残余势力,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在二十四史...
有句老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意在说明蜀汉后期缺乏新锐,只能由廖化这样的老将担当先驱。还有引申则认为这句话除了暗喻蜀汉后期乏人外,还揶揄廖化资质平庸。那么,廖化的能力水平究竟如何?小说和历史对其的描述记载又有何不同? 小说《三国演义》中廖化的戏份虽然不算多,但亦可圈可点,其表现大抵集中在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