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一】 ︱一钱太守︱ 刘宠是东汉贤臣,清廉朴素,他任会稽太守时,人民生活贫苦、饱受欺压,不少山民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刘宠上任后扫除了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刘宠升职入京,多位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特意给...
清正廉洁小故事1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
01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02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不仅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还可以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一种恒久的价值观...
廉政小故事1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
领导必读的四则廉政小故事 “廉洁使人坦荡,奢贪使人悲戚”,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廉为荣、以奢为耻、廉洁自守、克己奉公。以下四则小故事值得一读。其一为“新鞋踩泥”。《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
廉政小故事1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小故事2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
【党风廉政】那些你不知道的廉政小故事!【一】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 故事欣赏 - 1 于谦的清廉故事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名叫于谦。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上和朝中权贵...
【廉洁小故事一】 ︱一钱太守︱ 刘宠是东汉贤臣,清廉朴素,他任会稽太守时,人民生活贫苦、饱受欺压,不少山民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刘宠上任后扫除了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刘宠升职入京,多位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特意给他送行,并捧着百钱要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