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文解字》的解释,“中,正也”,“庸,用也”。中庸之道,就是要求凡事中正合理,恰到好处。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读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立身处世待人,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准则。 事实上,最早提出...
简单讲就是“不唱高调”,为什么不要唱高调呢?因为庸这个字,有“常”的意思,平常的常。所以,庸就是庸常,平平常常,也叫平庸,平庸是什么呢?普普通通。另外,庸,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用”。一个庸常,一个用,这两个意思加起来,就是“常用”,也就是说,经常用得到的这个普普通通的“道”,就是中...
中庸之道,汉语成语,拼音是 zhōng yōng zhī dào,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 《论语·雍也》。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词语辨析 【近义词】:不偏不倚 【反义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灯谜】: 中路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中间派 示例 他一面...
中庸,即“至正之道,或曰中庸之道也”,意为“正中之道,不偏不倚”,是一种追求平衡和调和的思想。中庸的核心思想是“诚实正直,实事求是,和而不同”,是一种道德上的理想状态。中庸的主张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求平衡点,不偏不倚地处事,以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中庸对于人的要求和标准 中庸认为,人应...
1、中庸之道:过犹不及,避免偏执,不走极端 “中庸”是孔子著名思想之一,“中庸之道”可以看成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法则,讲究做事不极端,避免偏执。在孔子思想里面,所谓的中庸,讲究为人处世“不偏不倚”,指做事做得刚刚好,不会用力太过,但是也不会不及。亦如孔子对自己的两位弟子的评价,孔子评价弟子子张...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释义】别人能做到一点,我就要做到百倍;别人能做到十点,我就要做到千倍。【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自我要求严格、不断超越的精神。它鼓励我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努力,追求卓越。06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释义】天地的法则,是广博...
中庸之道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万物不偏不倚,很似无情,这就是‘中’。而又让万物相依相存,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而生生不息,这就是‘和’,也就是庸的意思。“中庸”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它的智慧一直受到历代圣贤的推崇。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那么推崇中庸之道呢。因为为了维持大臣们的势力...
宋儒程伊川和朱熹这样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正因为程朱这样的解释,很多人把“中庸之道”当成笑料,认为“中庸之道”就是老好人,就是和稀泥,是非不辨,两边都不得罪,过日子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本来一个挺好的“中庸之道”,让程朱这么一解释,把儒家最精华的东西给浪费掉了,这...
在《中庸》第一篇对于中庸的解释大意是:“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大道。天地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繁育。“中庸”即为“用中”之意,古人的“庸”与“用”词义相通。中庸之道,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中的用法,“中庸”一词,“中”是中庸思想的核心,按照中国哲学的思想,“中”就是本体,而“庸”是一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