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免除陈鹏年一死,去北京武英殿修书处修书。陈鹏年随后步步高升,一心一意为皇帝做事。如果康熙皇帝没有南巡,那陈鹏年就难以免于一死,后续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所以说,康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臣之间的隔膜。解君民的结 在六下江南之行中,江南的百姓对康熙皇帝什么态度呢?年轻的康熙皇帝走出紫禁城,来到他的...
乾隆对祖父康熙处处效仿,康熙六巡江南,他也六巡江南,但比祖父奢侈。在南巡前一年就要筹备,还要派人沿途勘察道路、古迹、修建行宫等。因此途5000多里,就陆续修建了40多个行宫。而康熙南巡只建了少数行宫,大多住在地方官衙署里,他的亲信捐了四万多两银修建行宫,康熙都觉得太多了。而乾隆南巡时,一个官员捐修...
有意思的是,康熙皇帝来到南京后,都喜爱住在江宁织造曹寅家里。6次南巡,就有4次住在曹寅家。 曹寅与康熙皇帝什么关系呢?原来,曹寅父亲曹玺是内廷二等侍卫,曹玺夫人孙氏又是康熙皇帝的保姆。康熙皇帝继任后,将曹玺派到南京,任职江宁织造,一边为宫廷采购绸缎布匹,一边充当康熙皇帝的耳目。曹玺死后,曹寅“子承父业”,...
而康熙是一个博学多才且做事认真的的人,所以他为了更好的了解运河治理的情况,就从公元1684年开始南巡。在康熙的高度重视之下,运河的修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不过真正让运河改善的,是一个叫靳辅的大臣。 靳辅当时经过自己的深入调研之后,认为要想治理好运河,首先要解决黄河的问题,因为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如果...
当时曹雪芹的《红楼梦》已经火了,而曹雪芹又是曹家的后人,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还是康熙的奶妈,康熙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是住在曹家,完全就是把曹家当自己家一样,可以说曹家和康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袁牧的这一波操作又再次把随园带火了! 既然曹家和康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曹家又怎么会沦落到罢黜并被抄家的...
从1684年第一次下江南,到1707年最后一次下江南,康熙皇帝在23年间共有6次到江南一带视察工作,以此炫耀国力、安抚江南民心。 那时候,康熙皇帝与江宁织造曹寅关系非常好,因此6次下江南,倒有4次是住在曹寅家里。皇帝驾到,对于大臣来说,既代表着无上的荣耀,也意味着沉重的负担。因为皇帝的起居住行、饮食休闲,都是一...
乾隆皇帝的江南之行 乾隆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孙子,他非常崇拜康熙皇帝,也曾效仿他的做法,先后六次下江南视察工作。乾隆皇帝的江南之行更加有名,并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乾隆皇帝的江南之行更加奢华豪华,前后六次下江南的盛况堪称浩浩荡荡。与康熙皇帝相比,乾隆皇帝的下江南更加兴师动众,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
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把曹寅家吃空了 1684年至1707年间,康熙皇帝共下江南六次进行视察工作,展示国力,安抚民心。其中,皇帝与江宁织造曹寅的关系密切,曹寅家成为康熙皇帝下江南时的住处。虽然对于大臣来说,皇帝下江南是一种荣耀,但同时也代表着巨大的负担。康熙皇帝的起居、饮食和休闲都需要巨额开销,尽管内务府负担...
然而乾隆不同,当时正是盛世,下不下江南对乾隆的统治也没有影响一个确实做了一些实事,而另一个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乾隆收获差评也就不足为怪了。02 目的不同 康熙下江南除了收复民心,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监督河道治理,当时黄河决堤,各地水患不断,江南是重要的河道建设之地,康熙还多次亲临河道修建的...
清朝皇家第一个大旅游团由康熙皇帝率领,这个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大约有两万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旅游团,而且由皇帝亲自带队,其影响可谓广泛而久远。 康熙先后六次下江南,十二次到过扬州,在清朝历史上开了一个先例。他是清朝皇帝当中第一位穿越六条大江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