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庶常馆教习 官名。翰林院庶吉士简称庶常,进士改庶吉士未授职以前,特派大臣督其课业,称为庶常馆教习。参看“翰林院庶吉士”条。 官名。清代沿明制在翰林院设庶常馆,为新进士深造之所。每科殿试后,选文学、书法优长之新进士为庶吉士再入馆学习,名为馆选。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吏部开列翰林院掌...
庶常馆教习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职,起源于明朝的制度。殿试结束后,那些在文章和品行方面表现出色的学子会被选为庶吉士,他们随后进入专门的学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个学馆因此被称为庶常馆。庶吉士的名称源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而这个学馆的教习也有特定的称谓。庶常馆设有满族和汉族教习,通常由皇帝亲自任...
庶吉士在庶常馆的学习期限为三年,期间他们会系统学习清文、翻译以及汉文的经史、诗词等知识。学习结束后,庶常馆教习会奏请皇帝进行“御试”,根据考试结果决定他们的任职安排,这被称为“散馆”。在学习期间,每位庶吉士每月可领取四两五钱的廪饩银,器用什物则由工部提供。
庶常馆是翰林院下属的一个机构,专门培养国家储备人才,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在职官的设置上也不同于一般的衙门。确切地说,庶常馆并不设正式的职官,而是属于差遣性质的。 按例,庶常馆设教习满汉各一人,教习为庶常馆最高长官,由吏部开列掌院学士、内阁学士题请钦派,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必须是进士出身)内特简。教习...
《教习庶常馆攲器图歌和翁中允》是清代钱载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三皇五帝传侑卮,孔子尝观仲子随。或云鲁庙或周庙,又说周公始作兹。中正满覆虚则攲,注水挹损弟诏师。治适乎道寓乎器,譬成难守盈难持。玉河堤西闭葳蕤,高馆肄业笙簧吹。翰林储相天下任,陈图式训理亦宜。要如苏易简所对,岂直临...
庶吉士又称庶常,故学馆称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皇帝派遣翰林院掌院学士、内阁学士充任,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特简,俗称总教习,并以侍读学士以下数人分教,俗称小教习。三年期满,由庶常馆教习报告皇帝再行考试后,分发任用,称“散馆”。 复制 纠错...
庶常馆教习来,清朝官源名。清沿明制,每科殿试后,选文行兼优者为庶吉士,再入馆学习,称“馆选”。庶吉士又称庶常,故学馆称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皇帝派遣翰林院掌院学士、内阁学士充任,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特简,俗称总教习,并以侍读学士以下数人分教,俗称小教习。三年期满,由庶常馆教习报告皇帝再...
庶常馆教习,清朝官名。清沿明制,每科殿试后,选文行兼优者为庶吉士,再入馆学习,称"馆选"。庶吉士又称庶常,故学馆称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皇帝派遣翰林院掌院学士、内阁学士充任,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特简,俗称总教习,并以侍读学士以下数人分教,俗称小教习。三年期满,由庶常馆教习报告皇帝再行考试...
庶常馆教习,清朝官名。清沿明制,每科殿试后,选文行兼优者为庶吉士,再入馆学习,称“馆选”。庶吉士又称庶常,故学馆称庶常馆。设满、汉教习二人,由皇帝派遣翰林院掌院学士、内阁学士充任,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特简,俗称总教习,并以侍读学士以下数人分教,俗称小教习。三年期满,由庶常馆教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