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局部突破:庞统的《入川三策》聚焦益州争夺,主张趁刘璋暗弱速取西川,战术上更为激进,但缺乏诸葛亮统筹全局的纵深性。对比:诸葛亮长于构建长期战略体系,庞统则擅长局部战术破局,前者更符合“国之柱石”的定位。二、军事才能:庞统善奇谋,诸葛亮重稳健 庞统的军事风格:辅佐刘备入川时,献计“鸿门宴”刺杀...
三国时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隐士水镜先生和刘备说的,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两人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也是那个时代的顶级谋士。后来刘备得到了他们两人的辅佐,终于从一个蹉跎半生却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摇身一变成为三分天下的蜀汉开国皇帝。而不论谋臣还是武将,网友们都...
第一,庞统与诸葛亮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截然不同。庞统性格直爽、果敢,敢于冒险,而诸葛亮则更为谨慎、深思熟虑。这种性格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命运。庞统的冒险精神使得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也增加了遭遇意外的风险。相比之下,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使他能够规避风险,但也可能错失一些机会。第二,庞统在蜀汉政...
诸葛亮、庞统两人师出同门又是同僚,自然而然要一较高下。尽管历史上他们从未对决,但实际上从他们的战略规划以及后续的事情的发展作对比,其实已经分出高下。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为他制定了战略方向。按照《隆中对》的内容,诸葛亮认为现在曹操已经是天下第一诸侯,他的实力不可动摇...
庞统人称“凤雏”,他在世时,流传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赞誉。庞统死得太早,诸葛亮活得更久,后世不免怀疑庞统的名声是不是“掺水”。如果庞统没有早死,刘备未必不可成大业,而庞统为什么会和诸葛亮齐名呢?一、庞统很会宣传自己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这句话是庞统走向人生...
法正帮刘备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了汉中,而益州这个根据地,要没有庞统的上中下三计,最后也不能归刘备。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荆州四郡,同时封庞统和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这两位军师中郎将,对荆州的战略地位,给出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诸葛亮认为荆州是刘备进取中原的战略支撑点和出发点,而庞统则不以为然:...
实际上,凤雏之才,的确不亚于诸葛亮,只是其所擅长的方向与诸葛亮不一样,其更擅长于战略大局方面的智谋!据记载,庞统在跟随刘备不久,就献出“入蜀三策”,帮助刘备奠定了蜀汉的根基,庞统的才华更多的倾向于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不似诸葛亮事无巨细皆算的清清楚楚,这也导致了他在行军途中,竟大意之下死于了...
三国时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隐士水镜先生和刘备说的,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他们两人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也是那个时代的顶级谋士。后来刘备得到了他们两人的辅佐,终于从一个蹉跎半生却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摇身一变成为三分天下的蜀汉开国皇帝。
根据历史记载,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最后都是到了刘备的麾下,但年纪比诸葛亮还大两岁的庞统却是在赤壁之战后才投奔刘备,比诸葛亮足足晚了八年。从诸葛亮和庞统的出身来看,庞统在荆州世家中的地位是远远大于诸葛亮的,因为他是真正的荆州土著,如果庞统也在刘备刚到荆州后不久就和诸葛亮一样选择刘备为主公,刘备...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求才若渴,一片赤诚。诸葛亮投桃报李,乍一出山,便做出了千古一对隆中对,为刘备提出了占有荆州和益州的军事战略规划,成为了刘备的指路明灯。相比之下,庞统的际遇就坎坷多了。庞统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别名凤雏,他出山很早,早先效忠于周瑜,在周瑜帐下也是大名鼎鼎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