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 [ fǔ sh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fǔ shè ] 官舍;官邸。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失衡 格外 端详 魁梧 明白 肾虚 逶迤 俘虏 遗憾 泥潭 拘束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府舍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归属足太阴脾经,针灸之可治腹痛,疝气,积聚。[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
中医认为府舍穴具有健脾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主治腹胀、腹痛、腹股沟痛、疝气、积聚、痞块等。 润脾之燥,生发脾气。府舍穴有健脾理气,散结止痛,调气,理肠,散结,调中,温经,活血的作用。 府舍穴与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命名同义,取上下相应也。中府为胸气之府,府舍为腹气之府。 在腹部呼吸,有府舍、腹结之收,而...
2.另外解释为,「舍」:指住所。「府」:聚集也,因为府舍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阴维等经脉的交会穴《八脉考》,本穴为五条经气聚会的处所,故名『府舍』。 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府舍穴主治腹痛、疝气、结聚。 府舍主治脾胃及下腹部疾患:如腹痛、积聚、霍乱、疝气、髀中急痛、厥逆等。 现代多用府舍治疗脾肿大、阑尾炎、便秘、附件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府舍主治腹痛,积聚,痞块,疝气等。 府舍穴主治腹痛,腹胀,霍乱吐泻;疝气;月经不调。
府舍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在脐中下4寸的地方,距前中线4寸,即为府舍穴。以下是府舍穴的相关作用: 1. 调和脾胃:府舍穴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刺激府舍穴可以调和脾胃气机,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府舍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其位于腹部,与脾胃等消化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府舍穴,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府舍穴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症状。府舍穴还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闭经、...
府舍穴位位置图 府舍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府舍穴的名词解释 府舍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足厥阴、阴维之会。脏腑中的阴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经。
府舍位于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腹痛,疝气,积聚。府舍 Fùshě《针灸甲乙经》 府舍-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冲门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