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岛群岛,始称于清代。庙岛之名,源于群岛南部的庙岛上有宋代建的显应宫。清朝光绪以前,长山岛、庙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和北隍城岛有人居住,故称长山八岛。清朝光绪年间,称整个列岛称为庙群岛,后改称庙岛群岛。第一次解放期间,称长山岛。国民党军队占岛期间先称长山列岛(《山...
登州沙门岛,在北宋时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清代的地方志将沙门岛记载为庙岛,现今出版的书刊也多认同这一观点。但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沙门岛却不是庙岛,北宋苏轼描述的沙门岛也不是庙岛,元明时期的史料也说明沙门岛不是庙岛。清雍正年间山东巡抚岳濬在给朝廷的上书中也指出,宋代登州沙门岛不是庙岛。
庙岛群岛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渤海成为我国的内水领土。庙岛群岛位于渤海海峡黄、渤二海交汇处,北与辽宁省的老铁山对峙,南与蓬莱区本土相望。庙岛群岛共有32个岛屿组成,其最北端的北隍城岛面积虽然仅有2.79平方公里,但却因为有了它,渤海才能成为我国的内海,这是因为它与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之间的距离约有22.2海里,...
一、庙岛的地理奇观 庙岛坐落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西角的碧波荡漾之中,与山东半岛的蓬莱角隔海相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庙岛成为了渤海海峡的西端要冲,也是中国北方海域防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在历史长河中,庙岛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战略角色。从明代的祈福庙宇到清代的海军基地,再到民国时期的日军据点,庙...
庙岛天后宫是位于庙岛景区的妈祖海神庙。因公元1122年福建会馆在此建造了妈祖海神庙——天后宫而名扬四海。庙岛是沿海一带,特别是闯海人所崇拜和向往的地方。长岛航海博物馆就设在天后宫内,馆内陈列的历代航海工具串起了长岛的闯海史,给人以知识,助人以游兴。 长岛,与古城登州(蓬莱)隔海相望。据《史记...
庙岛显应宫位于庙岛东北部,占地90多亩。它南北傍山,东西临海,四周有诸岛环卫,系海上太平湾——庙岛塘里的一颗古老璀璨的明珠。享有“北庭天妃”之誉,与福建湄洲祖庙并称为“南北祖庭”。寺庙简介 长岛显应宫是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明宗祯元年,崇祯皇帝御赐庙...
庙岛群岛,也称“长山列岛”,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部(原长岛县)所辖32个岛屿的总称,主要岛屿有:南部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习称南五岛)和北部的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习称北五岛)及其它无人小岛。其中:最大岛是南长山岛,为长岛县政府驻地。最小岛...
庙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为山东省省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烟台市长岛县,2001年6月12日批准建立。简介 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镶嵌着一群宝石般苍翠如黛的岛屿,这就是被世人誉为“海上仙山”的美丽群岛——庙岛群岛,亦称长岛。唐诗曾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当年曾眺望...
庙岛群岛的地理位置仿佛是天意安排,成为了使渤海成为内海的关键。首先解释一下国际上对领海的定义:领海是一个国家从其陆地领土向海洋延伸的12英里水域,包括上空、海面和海底。根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这是标准的领海宽度。但从地图上看,连接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的最短距离是54海里,远超过两者之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