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台槭,属于无患子科槭属,是一种高大落叶乔木,高度可达10-25米。它的树皮较为粗糙,纵裂或呈片状剥落。叶片纸质,卵阔状三角形,常3-5裂,对生,基部心形。叶上面为深绿色,叶面叶背均密被短柔毛。庙台槭的花叶同放,伞房花序顶生,萼片5片,卵状长圆形;花瓣5片,淡黄色或黄绿色,倒披针形;雄蕊8枚,着生于花盘上。
庙台槭是无患子科槭属的落叶乔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研究人员对某地的天然庙台槭种群进行了调查,发现仅少量庙台槭个体散生在总面积约17000m2的落叶阔叶林中,受其他植物遮阴的影响,成树长势不佳,仅7株成树可正常开花结果。该种群年龄结构和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庙台...
综上所述,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种群的濒危状况可能主要归因于其小规模的种群、有限的分布范围以及较弱的外界干扰抵抗力。推测该种群正处于衰退趋势中。因此,迫切需要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种群进行就地保护,特别是加强幼树阶段的管护工作。同时,未来应持续开展对庙台槭种群和群落的长期监测,并着手进行幼苗繁育及种群恢复的工作。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也叫留坝槭、羊角槭,是1954年由植物学家钟补求先生在陕西留坝县庙台子发现并命名的,因模式标本采自这里的留侯庙,故而命名“庙台槭”。 △叶 △花 △果 庙台槭是无患子科槭属高大落叶乔木,仅分布在陕西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海拔1300-1600米的阔叶林中,是中国特有...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Tsoong)属槭树科槭属,是我国植物学家钟补求先生1954年发现并命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故命名为庙台槭.该种为落叶乔木,高10~20(25)m;树皮深灰色,纵裂或片状剥落;幼枝红褐色或紫褐色,老枝灰色,深纵裂.叶对生,纸质,常3~5裂;轮廓近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7~9cm,宽...
一、庙台槭的繁育技术 1. 采集种子:庙台槭的繁育首先要从采集种子开始。一般在9月至10月间,庙台槭的果实成熟,果实呈红色或者淡黄色,果皮薄而光滑,果实成熟时落地,果实内的种子即可采集。采集的种子要经过晒干、处理、贮藏等程序,保证种子的质量。 2. 种子处理:采集到的庙台槭种子需要进行处理,一般包括去皮、破壁、浸...
庙台槭的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强,主要分布在夏季气温较为凉爽,冬季则较为寒冷干燥的地区,春秋季节降雨较多。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3℃,最低温度可以达到0℃以下,而最高气温则保持在约27℃左右。降水量在690至1200毫米之间,其中大部分集中在7月至9月。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黄土、黄泥巴土以及山地棕壤等。这种...
庙台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观赏价值,因此繁育与栽培技术对于保护和推广庙台槭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子采集和处理 庙台槭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成熟,此时收集种子非常关键。首先要选择健康的、成熟的种子,避免有病虫害或畸形的种子。收集到的种子可以先晾晒,并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不完整的种子。然后把种子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种群和群落特征分析是揭示物种濒危处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然而, 由于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资源状况和群落特征不清楚, 严重制约该物种的保护成效。该研究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种群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