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身 [ yìng shē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ìng shēn ]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应身和化身一回事吗 法身、报身、应身 应身和化身的区别 人是报身还是应身 应身无量 自在应身...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应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应”指应当,表示应该如何行动;“身”指自己的身份或角色。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身份或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行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应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提醒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或角色...
报身、应身、化身和法..报身、应身、化身和法身是佛教中描述佛或菩萨不同状态的术语,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境界和功能:1. 法身:法身是修为最高的状态,代表着佛或菩萨的最深层次。在法身状态中,修行者达到了无上的智慧和觉悟,这是他
法身、报身、应身 所谓的三身的讲法,二身是讲法身跟生身;三身有两种讲法,一种讲法叫做法身、报身、应身。应身是什么定义呢? 应化身、果报之身,也可以说成是受用身还有等流身,受用就是自己得到好处,这个是受用。比如我们喝了水就不会渴,我们吃了东西就不会饿,我们注重营养,注重运动,注重休息,身体...
观音菩萨的三十三应身都有哪些?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是大乘佛教中最为普及的菩萨之一。她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智慧无边,深受广大信众的敬仰和信仰。在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被赋予了三十三应身,这些应身都是观音菩萨为了普度众生而显现出来的化身,分别都有:持莲观音、杨柳观音...
佛教术语中,“应身”一词指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根据不同的需要显现的各种形象。这种显现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缘应化,以适合不同众生的根器和因缘,引导他们向善,进而达到解脱和觉悟的目标。在南朝梁时期,简文帝在其著作《与僧正教》中提及,“应身”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传递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
法华经【1816】什么是法身、化身、应身?这个地方,我们看附表三十六。佛陀成就本门以后,他三身具足。我们把这个三身作一个简要说明。首先我们看法身。法身是无始无终的。也就是说,法身是贯穿凡夫,也包括圣人。因为它是一个理性,它是一个道理,所以它本身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是清净又具足,虽然清净,它具足无量的...
佛陀接着开示说:"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也显示了佛法中'无我'的深义。菩萨不执着于任何固定的相貌,而是随众生的需要示现不同的身份。这种示现,既是对众生的慈悲,也是对'无我'的实践。"善财听完佛陀的开示,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明白了观世音菩萨示现不同身份的深意:一是为了更有效地救度众生,二是...
《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种种门,悉现其身而说法。"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应身的究竟意义,就在于通过种种方便法门,让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这种度化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固守一种模式,而是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付出,而是要懂得善巧方便,让付出产生最大的效果。就像普陀山上那位...
指佛、 菩萨 为度化 众生 ,随宜显现各种形象 不同 的化身。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鹄林之馀慕。”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 词语分解 应的解释 应 (应) ī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