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东路庐剧),安徽省和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渊源 庐剧原名“倒七戏”,起源于皖中地区,荟集门歌、秧歌、茶歌、民歌、大别山歌等各种小调,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广泛流行于安徽省的江淮之间、皖西大别山区及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文化特征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
庐剧[ lú jù ] ⒈ 一种地方戏曲。流行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及长江两岸,旧称为「倒七戏」。 庐剧名字寓意 庐剧名字寓意取其中庐字起名,其寓意为热情、淳朴、纯真、善良之意。 庐剧名字好不好?庐剧用于名字一般,因为其中剧字非起名常用字,但名字具体要结合姓氏及八字才能评价好与不好、适不适合。点击输入姓氏...
庐剧是中国安徽省蚌埠市一种以唱腔为主的地方戏曲。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清朝末年,安徽省蚌埠地区相继兴起了一些民间艺人团队,他们使用当地语言和音乐结合自己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即庐剧。在发展过程中,庐剧最初主要是在寺庙、庙会和闹市上演唱,被称为“堂游”或...
安徽境内的庐剧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皖西庐剧属于西路,主要分布在以六安为中心的淮河流域和大别山区。皖西庐剧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树龙告诉我们: 皖西庐剧音乐的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有其高亢而不失细腻,委婉而...
庐剧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安徽中部和江苏南部的广大地区。庐剧起源于明末清初,是由当地民间小戏演变而成,其音乐曲调与徽腔戏相同。其形成过程为:清末民初,皖西、皖南一带的艺人从当地民歌小调中吸收了一些曲调,并将其移植到民间小戏中,以皖西、皖南一带流行的“四平调”为基础,加以吸收昆曲和...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小戏,另有别称花篮戏、采茶戏、灯戏、二小戏、三小戏、和州戏、倒祭戏、稻季戏等,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区 ,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
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声音(610)评价(11) 正序|倒序 1 庐剧《白蛇传》01 盛小五、夏巧云 1.2万 2020-03 2 庐剧《白蛇传》02 盛小五、夏巧云 5391 2020-03 3 庐剧《白蛇传》03 盛小五、夏巧云 3792 ...
▲概述:庐剧,是安徽省重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庐剧在表演形式上既有说唱,又有歌舞,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使得它在民间广受欢迎。庐剧的曲调婉转悠扬,充满乡土气息,主要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因此深受观众喜爱。▲入选项目:《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时间:2006年▲历史渊源:...
1庐剧《秦雪梅吊孝》周小五 夏小二主演 上 2庐剧《秦雪梅吊孝》周小五 夏小二主演 下 3经典怀旧安徽地方戏庐剧《蔡鸣凤辞店》孙晓云主演 4庐剧《小辞店》全剧 周小五 陈邦萃主演 5庐剧(全集)-郑小娇-周小五张承芳 6庐剧《李三娘挨磨》1 魏小波、汪莉、王小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