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论》,亦称《大乘庄严经论颂》(梵文Mahāyāna sūtrālamkāra ṭikā),为弥勒五论之一。是无著上升到兜率天请弥勒所说,一般认为是弥勒论师著(一说为无著著)。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三卷。论述菩萨发心、修行以及相应修行的法门、大乘佛教要则等。是唯识宗所依论书之一。藏文亦有译本。喇荣五...
《大庄严论经》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典籍,属于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该经文主要探讨了菩萨的庄严品质与修行路径,强调智慧、慈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菩萨行为和思想的阐述,书中引导修行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教义,以达到觉悟与解脱。其内容深奥而富有哲理,不仅为学者研究佛教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广大信众的修行...
其中中观是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本质加以探索,藏传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而《中观庄严论释》恰好为我们阐述了中观学的博深义理,帮助我们在宏观世界中开启智慧之门、明辨智慧之义。本书令人尤为称道的是揭示了中观与唯识互不相违的密意。中观,大乘佛教理论,以观察中道作为修行。其创立人为大乘佛教思想家龙树...
庄严无忧尊者,原名叫做阿僧迦,是古印度的佛教理论家,他的著作《庄严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佛教经典中,“庄严”通常解释为装饰美盛、端正尊严,不仅指外观形象的端庄,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庄严论》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真正呈现庄严地面相,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观庄严论释》是201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系列·中观:中观庄严论释(套装共2册)》为佛学五部大论之中观学,具有重要价值。《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系列·中观:中观庄严论释(套装共2册)》由索达吉堪布经多年精心翻译而成,并细致讲解。开显一切法无自性,犹如...
大庄严论经》、《大庄严经》),是古印度高僧马鸣菩萨所撰写的论,后秦鸠摩罗什汉译,全论共十五卷,收在《大藏经》的本缘部之中。论中内容有九十则(分九十章)有关佛陀本生的故事,以历史传记、寓言故事等体裁方式譬喻叙述种种因缘。其中八十则的故事甚至以类似佛经的形式:经首以“我昔曾闻”作为开场白。
现观庄严论是一个深入阐述佛教智慧的八品经典,它详细解说了八种核心概念: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智、圆加行、顶加行、渐次加行、刹那加行和法身。这八事可归结为境、因(行)和果三部分。整个理论展开为七十义,并涵盖了《般若经》中的百零八法,显示出其全面且深入的特点。首先,现观庄严论并非...
庄严论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书名)有二部:一无着造,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之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一马鸣造,罗什译之大庄严论,十五卷。更多:https://www.bmcx.com/
大庄严论经 第八卷 大庄严论经 第八卷马鸣菩萨造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四五)复次治身心病唯有佛语。是故应勤听于说法。我昔曾闻。汉地王子眼中生瞙遍覆其目。遂至暗冥无所睹见。种种疗治不能瘳除。时竺叉... 时间:2019-06-26大庄严论经 第二卷 大庄严论经 第二卷马鸣菩萨造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