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指导研发的首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创商店惊喜面世。本批文创产品共计7个品类,涵盖南丹、三江、那坡、靖西、龙胜、金秀等多个生态博物馆,涉及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民族医药、民俗节庆等多项文化遗产。这些文创产品集合传统工艺及现代科技,将生态博物馆社区的历史传统...
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各生态博物馆结成永久性的“联合体”,形成“1+10工程”,其中广西民族博物馆发挥“1”的龙头作用,参与指导和具体实施生态博物馆的各项工作,10个生态博物馆作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和研究基地,两者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与延伸关系,共同承担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
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岩溶峰丛中,村寨依山而建,古道联结相邻村寨,承载着千年前文明的活态展现。位于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11月,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建设始于广西民族博物馆,年底即将对外开放,标志着广西...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那坡达文黑衣壮生态博物馆、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 ...
一、触媒理论视域下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分析 1.触媒理论概念 “触媒”原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干将其引入城市建设研究当中,并提出“城市触媒”理论。该理论是指通过引进新元素在区域内产生新的触媒点,激活并带动区域现有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发展,最终生成触媒...
新华网南宁5月29日专电(记者 向志强、吴小康)广西来宾市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近日建成开馆,至此,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广西11个民族生态博物馆全部建成开放,广西实施民族文化“活态保护”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 2003年,广西率先在全国探索民族文化“联合体”保护模式,启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是瑶族的大本营,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男子穿白裤而得名。 白裤瑶总人口约三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及贵州荔波县等地。 由于历史、传统及地理环境等因素, 南丹里湖怀里白裤瑶成为白裤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馆址就设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展示中心与保护范围异地的模式,保护范围大,管理模式新颖,是目前国内生态博物馆建设中的独有类型,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课题组对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中国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三江模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壮族是广西的主体民族,建设具有代表性的能充分反映壮族历史与...
广西民族博物馆“三区”人才文化支持生态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项目顺利开展我馆于今年5月成功启动了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志愿者招募项目,最终顺利招募了11组志愿者共30人,分赴广西那坡、南丹、贺州、金秀、龙胜、东兴和融水7个生态博物馆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开展期间,志愿者们通过理论讲授、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生态博物...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与南丹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共同建设的项目,馆址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2003年12月举行奠基仪式,次年11月里湖瑶族乡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时正式对外开放。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同时还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