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寺[Hǎichuáng Sì]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辖内。明朝后期,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兴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清顺治、康熙年间扩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塔殿、山门等建筑。1928 年辟为河南公园,1933 年改名海幢公园。1963 年,广州市...
如英国伦敦收藏有几十种海幢寺的铜版画。《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一书中,收录了91幅清代广州海幢寺的外销组画,所绘正是羊城名刹海幢寺,也完整记录了清代海幢寺的繁盛境况。这种独特的文化功能使得海幢寺扬名世界,广泛出现在海外文献记载、回忆录及书画作品中。当时,凡是来过广州的外国人,几乎没...
这座珠江南岸的古寺,绿色琉璃瓦独树一帜、规模之大在清代曾为粤地寺庙之首、也是清廷最先对外开放之地……近代它命运多舛,被各种租用、占用,直至成为公园。如今,恢复了寺庙功能的海幢寺(清朝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广州海幢寺),除了古建筑与文化传承外,还有不少见证羊城历史的珍宝…… 广州最老的古树 寺内...
海幢寺位于今天广州河南同福中路与南华中路之间,寺址仅为古寺的一部分;与海幢公园合二为一,这在广州今存的古寺庙中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保存着一派古色古香的寺庙园林景观,这在广州今存的古寺庙中也不多见。对居住在广州河北的市民来说,海幢寺的名气不及光孝寺、六榕寺;但对居住在河南的市民来说,其名气就大多...
海幢(chuang)寺相传为南汉时代(北宋初)的“千秋寺”,是羊城现存五大丛林之一,坐南朝北,面向珠江。 明末此地属富绅郭龙岳,僧人光牟、月池师徒向郭募化后建起佛堂,依据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清代更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因位于珠江南岸,18~19世纪坊间和外商记录...
广州市海幢寺藏 根据这块碑的记载:南汉的时候,海幢寺这个地方是千秋寺,之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废为民产,明朝末年又成了郭龙岳花园。 之后有两位僧人光半、池月向郭龙岳化缘,得了这块地,稍加修葺建成了禅院,取名为海幢寺。 残碑揭开海幢寺的“幢”读音之谜 ...
海幢寺的园林风格,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历代禅师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寺园布局,有禅韵、有雅意、有风骨。寺中有园,园即是寺。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广州市海幢寺是中国清代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寺院,多次出现在西方人的游记和当时的外销画中,成为早期西方人士了解中国...
编者按:海幢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艺术和宗教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2017年9月,在岭南“素仁格”盆景艺术研讨会上,广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海幢寺住持光秀法师从历史与人文的角度,深入阐述《海幢寺的历史发展及素仁对岭南盆景文化的贡献》,凤凰...
海幢寺[Hǎichuáng Sì]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辖内。明朝后期,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兴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清顺治、康熙年间扩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塔殿、山门等建筑。1928 年辟为河南公园,1933 年改名海幢公园。1963 年,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