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以建设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为目标,针对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5类建筑垃圾,聚焦收运、处置、监管环节,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治理模式,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建筑垃圾治理“广州模式”。装修垃圾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 “以前小区里有人装修,产生的装修垃圾乱堆放,...
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广州,广州市打造最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据统计,广州最小应急单元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建成2.3万个,累计聚合各类群防力量33.4万人,参与协助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600余起,朝着“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的目标迈进一步。“入围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更加坚定了广州公安...
街上巡逻的民警辅警、各类建筑门前显眼位置的最小应急单元标识、随处可见的警灯……这触手可及、随处可见的安全感,正是广州公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最新成果。 广州交警铁骑在路面巡逻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2021年5月以来,在广州市委平安广州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下,广州市委政法委、广州市公安局深挖...
跨境电商“广州模式”的成功,在于创新,更在于执行。 为了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广州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4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跨境电商领导小组”,多部门联动,积极完善产业政策配套,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22年初,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成员国签署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潜心耕耘 成果丰硕 “馆立方”成为“广州模式”的惠民阅读新空间 通过“馆立方”项目,广州实现了公共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大幅增加了图书供给,提升了文教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今年年初,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指导从化区申报的《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案例脱颖而出,获评...
打造固废循环再生利用的广州模式 生态是最大的资源,绿色是最亮的底色。当前广州常住人口已超过1800万人,每天产生超过2万吨的垃圾,为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需要有与之适配的专业的处置方式。对此,苏键表示,广州环投在实践中总结出固废处理的循环再生模式,即“分类处理,循环...
目前,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形成“政府推动、企业集聚、规范应用”的独特发展模式,这是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坚持安全有序发展,重点突出安全可靠的可信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区块链发展环境。广州市委网信办创新区块链安全监管机制,持续加强区块链领域的安全监管,强化风险意识,...
打造数字人民币“广州模式”广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分3个阶段推动26类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第一阶段重点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食、住、行、游、购、娱、医等7类重点民生领域的应用,包括市内公交地铁、餐饮机构等;第二阶段逐步实现数字人民币在重大活动、专业市场、政务服务、财政支付等11类特定领域的推广应用;第三...
广州市历来高度重视建筑废弃物治理工作,近年来,经过一系列创新尝试,广州逐步形成了法规体系完善、全链条监管到位、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的建筑废弃物治理的“广州模式”,市民群众对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工作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逐步推动建废治理迈向“三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广州在经历万丈高楼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