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乡所举的这几条史料,清楚地说明了来广和居吃饭的食客绝大多数是何许人。他在《广和居与会贤堂》一文里举例,金石书法家何绍基、大学士祁寯藻、大名士李慈铭、文学家樊樊山、诗人易实甫等,都是经常光顾广和居的食客。无名的士大夫食客自然就更多了。实际上,广和居已成为京师士大夫的一处公共食堂。当然,来广...
当时交通不便,广和居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正处在汉官群体与流动人群包围之中。流寓人口离开乡土,不免强烈思念家乡味道。广和居牢牢抓住商机,方才会上演趋之若鹜之市景。
百年老店——广和居 书名:鲁迅与北京风土(图文精选本) 作者名:邓云乡 本章字数:3773字 更新时间:2024-12-27 18:32:44首页 书籍详情 目录 听书 加入书架 字号 背景 手机阅读举报 后续精彩内容,请登录阅读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登录订阅本章 >...
1912年8月22日:晚钱稻孙来,同季市饮于广和居,每人均出资一元。这些记录不仅展现了鲁迅对广和居的偏爱,也反映了他与朋友们的社交生活。 文化的交融 🎨 广和居不仅是鲁迅的美食记忆,更是他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与朋友们畅谈文学、艺术,享受美食。虽然广和居在1932年停业,但它在鲁迅的日记中留下了永恒...
广和居的题壁诗 佘汉武: 晚清时期,北京有两家饭馆名气极大;“广和居”与“会贤堂”。《鲁迅文集》中也多次提到这两家饭馆。这两家饭馆的名气大、资格老,拥有一流的名厨,外加超一流的服务。由于这两家饭馆,与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出入...
鲁迅最喜欢广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河南安阳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的,非常美味,据说出自陆游表妹唐琬之手。“三不沾”一不粘盘、二不粘勺、三不粘牙,清爽利口,还有很好的解酒功效。鲁迅也是一个好酒之人,每餐必饮。鲁迅和郁达夫喝酒的次数最多,鲁迅的酒量不大...
北京早年间,餐饮界有“八大居”之说,其中广和居赫赫有名,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北半截胡同南口路东,是一座大四合院。它临街有三间房屋,南头半间作为门洞,门洞对着院内南房的西北墙,墙上嵌有砖刻招牌作为装饰。院内布局合理,无论是私人小酌还是群体宴会,都能找到合适的场所。据史书记载,《道咸...
1935年广和居的最后一位东家申璞玉欠债自杀,上了报纸。报纸上说:“宣外北半截胡同二十八号广和居饭馆铺长申璞玉,四十八岁,山东福山县人,因生意萧条,债积如山,被人控诉法院...,申已悬梁自缢而死。”这个申璞玉应该是申广泰的后代,报纸上说申璞玉是山东福山县人,那么他的祖上也是福山人无异。只是不知道申家具体...
早年,北京名饭馆有“八大居”者,广和居是其中之一。它坐落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东,是一套大四合院,临街三间房,南头半间为门洞,门洞正对院内南房的西北墙,墙上有砖刻的招牌,权当影壁。院内各房,都分成大小房间,个人独饮,三五小酌,正式宴会,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