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师,又称粤洋水师,是清朝末年部署在南海的舰队。水师由两广总督指挥,母港为广州黄埔。广东水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6年(同治五年)和1868年,当时的两广总督叶赫那拉·瑞林从英国和法国购买了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逻、控制走私和打击海盗。广东水师首批七艘舰艇是蒸汽火炮舰是飞龙号、天津号、镇海号、安澜号和镇...
广东水师是在清廷旧绿营水师基础上组建的。由于广东海域辽阔,且与东南亚国家距离较近,曾是近代海防的首冲地区。但随着清廷对外防御重心的北移,广东的海防建设逐渐遭到冷落。在难以得到清廷财政保障的情况下,负有实权的地方长官为保证属地的海上安全,只能自行筹资,加强水上力量的建设,这也使广东海军具有了明显的地...
甲午海战中,清朝最精锐的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其它水师实力远远不如北洋水师,可以说清朝海军从此一蹶不振。到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就职后,清政府将北洋水师剩下的装备,还有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至此,广东水师终结。
四、广东水师,全靠广东省自己筹措经费。广东水师是四大水师中最特殊的一个,与其说它是清朝的水师,倒不如说它是广东省自己的水师。因为广东水师基本就在广东沿海巡逻,而且朝廷不出钱,所有经费都靠广东省自己来搞定。由于广东开放的时间比较早,因此成为了各国通商的重要渠道。为了保证海上贸易的安全性,早在咸丰...
开创了省际合作的先例。它既是广东水师的第一艘练习舰,也是第一艘近代意义上的巡洋舰。它甚至还为广东水师融入国家海军做出了尝试。“广甲”号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一艘存在时间不长的军舰,也可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重要的印记。它不仅见证了清末海防现代化的一段历程,更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海军建设的艰难与曲折。
广东水师规模比较大,可跟人家比起来却根本没法还手。除了从澳门买来的几门二手葡萄牙大炮,就再没有啥能真正用来反击的办法了。而且中式帆船都有结构不结实的毛病,只能在几个地方布置轻型武器,这样就很难给那些来一下就跑的英国皇家海军造成什么实际伤害。就算关天培亲自拿着刀监督作战,还下令要是发现谁不坚定就...
1.广东水师近代第一批舰船 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抓捕海盗。第一批舰船为安澜、镇涛、澄清、绥靖、飞龙、镇海四艘炮舰,其中安澜、镇涛与飞龙号是向英国订购的,剩下三舰由法国建造,这批船中飞龙号最倒霉,与1874年因风暴沉没,其余...
广东水师提督是清朝广东水师武官,广东绿营,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增设广东水师提督。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命新设广东水师提督驻广州府顺德县。康熙七年(1668年)裁水师提督及标下左右二营官。自康熙七年(1668年)广东水师提督裁撤100余年后,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八月再次设立广东水师提督,且驻扎点由...
考虑到广东水师毕竟只是地方自建的水师,实力有限,除了“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巡洋舰之外,其他都是一千吨以下的小型军舰,因此甲午战争广东水师也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了。广东水师参加甲午战争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是甲午战争前夕,广东水师“广甲”等三舰北上参加南北洋会操时,恰逢广东爆发时疫,因此不愿意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