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绥线,也被称为京包铁路,是从北平(今北京)至包头的铁路线。它全长833公里,由北京出发,途经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大同、内蒙古自治区的集宁(今乌兰察布市一部分)和呼和浩特,最终到达包头。具体来说: 平绥线的起点是北平北站。 它穿越冀北山地、张北高原、大同盆地,出长城后进入河套平原,沿途经过多个重要城市和...
1945年10月1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晋察冀中央局、晋绥中央分局并告东北局及晋冀鲁豫局《夺取平绥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平绥战役,系为收复失地打开交通路而战,具有充分之理由,望鼓励士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反共反人民之顽伪军,完成你们的神圣任务。至平绥战役胜利后,主力应迅速准备转移冀东、...
中国军队在平绥线的每一步都充满着生死考验。经过艰苦的奋战,他们最终击退了日军,保住了平绥线,为抵挡日军的南下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这一胜利是建立在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的血肉之上,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捍卫了国土,守护了家园。平绥线之殇,是中国军队抗日战斗的象征,更是中国人民坚韧与牺牲的见证。
晋察冀在最初的战役中,因为过度轻视傅作义,导致北部防线被一举击穿,原先所掌握的集宁、张家口丢失,平绥铁路全段由傅作义掌控。晋察冀野战军一度放弃了对于平绥铁路的突袭,将进攻的核心区放在了平汉路北段(石家庄---北平段)。及至经历正太铁路、清风店、涞水战役后,石家庄据点被彻底打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
尽管晋北应县战役打成消耗战,但整个平绥铁路东段战役目标基本达到了。更重要的意义是,该战役打破陈旧作战思想,极大地锻炼部队,堪称宽大机动作战的习作。一、宽大机动作战方针的确立 1948年1月上旬,中共中央军委在同晋察冀前线指挥员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时,提出以主力展开于平绥铁路(北平—包头)东段,大举破击...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晋绥野战军在平绥铁路西段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反击战。亦称绥远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军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以所部主力并联合绥(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蒙伪军共6万余人,在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武川、凉城、集宁、丰镇等城镇后,以第35、第67军和...
我们在接触抗战史料时 ,津浦、平汉、平绥等名称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些都是民国时期铁路线的简称。铁路连通着国内重要城市,是战时的交通大动脉 ,抗战期间的作战行动多在铁路线周围展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先占领了北宁全线,然后沿着津浦、平汉、同蒲、平绥四条干线铁路,迅速向南、向西推进。沿平绥线...
七七事变之后平绥铁路方向的部署和作战 南口是平绥铁路线上的要点,平绥线东起北平,中经察哈尔南部与山西北部至包头,是华北联系蒙疆之交通大动脉。察南山道崎岖,有居庸关天险,自南口经八达岭至北口,为国防重地;平津失陷之后,国军为阻日军向山西、西北发展,并希望以察南国军威胁在平津的日军,造成有利之反攻...
即京绥铁路。自北京丰台至绥远省会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因1928—1949年北京称为北平,故称京绥铁路为平绥铁路。 京包铁路旧称。由京绥铁路改称。词语分解:平的解释 平 píng 不倾斜,无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