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打垒 [ gān dǎ lě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ān dǎ lěi ] 1.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夯实。 2.用干打垒方法筑墙所盖的房。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几个月后材料齐全,油田内掀起了建“干打垒”的热潮。曾经亲历那段岁月的油田职工孟凡星说,当时,上至部长下到普通工人,上班夺油搞会战,下班盖“干打垒”再会战。孟凡星:那时候是一片火热的场景啊!当时能有一半的人都出来干“干打垒”,6月份的时候正式成立了大庆油田“干打垒”指挥部,一共有15个“干打垒”建设...
看到了建房的过程,看到了建好的白墙、灰瓦的房子,人们这才明白:这种简易的土房,甚至还不如农民居住的房子,就叫“干打垒”。 “干打垒”这个词,是大庆人给起的,当时在字典里是查不到的。据说“干打垒”最早出现在大庆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几万名石油工人...
各基层单位建立干打垒专业小分队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下班后也积极参加截至当年10月份建成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解决了职工安全过冬问题缓解了职工住房困难保证了石油大会战的进行 王进喜身上是如何体现“干打垒精神”的?钻井二大队刚成立时地无一垅,房无一间大队长王进喜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得让工人们先有个“窝...
在120天里,能够完成近10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是因为“干打垒”是一种夯土式建筑,原料只需土、草和少量木材,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施工简便; “干打垒”冬暖夏凉,可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在人员、物资缺乏的年代,“干打垒”省工、省料。(2)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基础服务的完善,“干打垒”居住条件...
“这就能多搞。去年30万平方米,今年20万平方米,就是50万平方米。每人平均 10 平方米。”1961年7月23日,邓小平第一次视察大庆,看了“干打垒”房屋后满意地说。大庆油田建设者们正是居住在这近乎原始的“干打垒”房屋里,干出了震惊世界的伟业。以大庆油田为主要支柱,1963年我国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体察国情...
干打垒是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指的就是土夯筑墙,即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应用干打垒方法筑墙盖的房子因此也被称为干打垒。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当地农村会用干打垒的土墙盖房子的四面墙和院墙,东北地区也有建造干打垒的习俗。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干打垒因为应用于大庆石油大会战而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
于是,会战工委组织了“干打垒”指挥部,派出了建筑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农村、乡镇学习建筑“干打垒”的技术和管理。各级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了一场人人打“干打垒”的群众运动,一场过冬突击战很快在整个油田展开。 从1960年的6月初到11月底,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实现了会战工委...
在40多岁河西人的记忆中,谈到居住条件,有一个词最让人难忘,那就是“干打垒”。 正是它,使得河西的建设有了最初的保障,也正因为有了它,河西这个我国最早的固体发动机装药生产基地才由小变大,最终有了今天的规模。 “干打垒”土坯房旧址 02 1965年,刚刚起步的新中国固体航天事业在塞外高原落地生根,来自...
干打垒,即版筑夯土墙,使用厚实的木板两侧相夹,借助人力填土进而夯击,使一版一版的夯土块互相叠加渐次升高,成为一堵整墙。干打垒用到的材料,比较简单,土、石灰、砂而已,俗称三合土。在资源匮乏的年代,这些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东西,唯一要付出的是劳动力,其时男女老少齐上阵,劳力充足,上马工程,建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