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羲之的《干呕帖》,这封传奇信札在网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然而,这封仅包含36个字的信札,却以其独特的笔意和神采,在民间流传至今。尽管网上版本繁多,但真伪难辨,我们无需深究其艺术价值,只需沉浸于其书法之美。《干呕帖》,亦被称为《如常帖》或《昨还帖》,以其纵1厘米、横4厘米的尺寸,展现出五代...
在《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的记载中,我们得以窥见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瑰宝——《干呕帖》的珍贵面貌。🏺 其中,有两本《干呕帖》被特别著录,而另一本则已佚失。尽管卷中的题跋及鉴藏印章被疑为伪造,但它们仍然是研究王羲之书法及《干呕帖》流传的重要参考。🔍 仔细审视这些传世珍品,我们发现它们不仅在书法艺术上...
《干呕帖》,又称《如常帖》或《昨还帖》,是一封王羲之写给友人的病中短信。内容大致为:“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这封短信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更透露了他当时的病痛折磨和忧虑心情。伪满时期,溥仪曾将《干呕帖》带到东北,后来...
1969年,文物鉴定家刘光启在天津河西区一个废品站中看见一堆发黄的废纸,出于职业习惯,他以为是有些年头的古籍,但等他细看之下,竟是王羲之的《干呕帖》,与它放在一起的还有王羲之的《寒切帖》。苦寻多年无果,竟又这么意外的失而复得,真是让人惊叹。《干呕帖》《寒切帖》也成了天津市博物馆的“镇馆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页轻薄的纸,它承载着沉重的墨迹与传奇的故事——《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这不仅是王羲之在病榻上倾注心血的信札,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它以14.1厘米的高度和26.4厘米的宽度,铺展出4行36个字的深情与力量。 王羲之,这位书法界的泰斗,在五代至北宋的岁月里,用他那颤抖却坚定...
《干呕帖》书法赏析作文 那天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书房的旧桌上。我正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本字帖,突然,《干呕帖》映入眼帘。这名字听着就怪,啥叫干呕帖呢?带着好奇,我凑近细瞧。“干呕,口中淡,舌本燥,佳。想小尔,知问。”就这么短短十几个字,却像有魔力一般,把我吸引住了。你瞧这字...
《干呕帖》,又称《如常帖》或《昨还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信中提到:“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这封信展现了王羲之在身体不适时的书法风采,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内心的煎熬。这...
现藏天津博物馆的墨迹本《干呕帖》,其书写者有一定的行书功力,而草书功力远不及其行书。其在临摹过程中尽力做到与被临摹《阁帖》中的逐字、布局以及篇幅上的一致 除了不自觉地流露自己行书底蕴的书写习惯,没有…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26.4厘米,横14.1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释文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