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净常觉禅师 摘自:五灯会元 - 宋·普济 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陈留李氏子。初访归宗,闻法省悟,遂求出家。未几,归宗将顺寂,召师抚之曰:「汝于法有缘,他后济众人,莫测其量也。」仍以披剃事,嘱诸门人。师至唐乾化二年落发,明年纳戒于东林寺甘露坛。寻游五台山,还上都,于丽景门外独居二载。间有比邻...
且一僧寺一尼寺皆废无名,其中之“一僧寺"正是沈榜所记常觉寺。塔曾有塔铭为“开山寿塔”,且形制属典型明塔。根据沈榜所记“悟静修道于此”,此塔应为明代正统年悟静灵塔。综上所谈可知,“万佛堂北山古塔”非栖岩慧进大师塔。如果需要确认该塔塔主,笔者认为应属于常觉寺悟静禅师灵塔。
晚晴集26石屋禅师: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353 2024-03 晚晴集27云峰禅师: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333 2024-03 晚晴集28仁潮禅师:梦中复梦,长夜冥冥 352 2024-03 晚晴集29妙禅师: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 309 2024-03 晚晴集30莲池大师: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
佛印禅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高僧和诗人 | 佛印禅师(释了元)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高僧和诗人,他的生平和交往故事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关于佛印禅师的其他故事: 早年经历: 佛印禅师,俗姓林,名了元,字觉老,出生于江西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他自幼聪慧,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三千首诗,被称为“神童”。长大后...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等琅琅上口的佳句,常被禅师们引用来证道、教示。其文彩斐然,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常觉常醒1998 6月7日 14:28 来自荣耀手机 勇敢做自己 有一天,有位信徒请教禅师,这个信徒跟禅师说:“师父,我是一个已婚之人,但是我现在狂热地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禅师问:“你能确定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吗?”信徒回答说:“是的。”禅师说:“...
赵州从稔禅师提起一句禅话: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学僧不解,要求禅师解释。学僧:不知佛为谁烦恼?赵州:为一切众生烦恼!学僧:如何免除烦 恼?赵州:免除烦恼做什么?烦恼即是菩提,烦恼即璔上缘。 修行...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过去芙蓉灵训禅师问归宗智常禅师说:「如何是佛?」得到的回答说:「即汝便是。」意思是说,你当下就是佛。 芙蓉灵训禅师就再进一步问道:「要如何保任?」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芙蓉灵训禅师听了以后,言下顿然领悟。 这一段禅门公案是出自《联灯会要》里面的记载,公案...
禅师的考验禅师有三个..禅师的考验禅师有三个徒弟,因他们经常受到大家的赞扬,自以为很了不起,就不再想努力修行。禅师为了点醒他们,特举行一场考试。禅师唤来三个徒弟道:只要你们三个在打坐中,经得住考验,就算过关。考试正式开始,三
[cp]信州智常禅师悟道因缘 智常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贵溪人,童年的时候就出家了,并且立志要明心见性。 一日,他前来曹溪参礼六祖。 六祖问道:“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智常禅师道:“学人近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至吉州遇人指迷,令投和尚,伏愿垂慈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