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常愍 唐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出家为僧后钻研佛典,精勤不懈。曾游学京(长安)洛(洛阳)。后得朝廷准许,南游江表。由海道附船至诃陵国(今爪哇岛),复至末罗瑜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占碑),欲前往印度。因所附商船载物过重,出海后忽遇风暴,船将沉没,商人争上小船逃生。船主呼其上船,他不...
常愍 唐代僧。并洲(山西太原)人。尝发大誓愿,往生净土,专修净业,曾书般若经万卷。贞观年间(627~649),远至西域,欲参礼如来圣迹,遂附舶南征,途经室利佛逝遇飓风,舟重将沈,诸人争上小舶,师为让他人而牺牲自己,遂合掌西向,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与船同没水中。[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净土圣贤录卷二]...
常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摘自: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常愍禅师者。并州人也。自落发投簪披缁释素。精勤匪懈念诵无歇。常发大誓愿生极乐。所作净业称念佛名。福基既广数难详悉。后游京洛专崇斯业。幽诚冥兆有所感征。遂愿写般若经满于万卷。冀得远诣西方礼如来所行圣迹。以此胜福回向愿生。遂诣阙...
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十四句前半段是自利之人,后半段是利他之人,这两种人能够传于《法华经》。前者一般没有嗔恨心,心地柔软,与世无争,何况是对修佛之人,他能够懂得自爱,独...
十二因缘法讲解 开启正知正见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注:本文为续文前文在上个视频中查看 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 - )σ于20230127发布在抖音,已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注:本文为续文前文在上个视频中查看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
澄明之见:——何谓为道?——常愍好学,正心以行;唯怀宝慧,谓为道。——何谓为智?——所谓智者,不必辩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何谓为有道?——所谓有道,非救一物;普济天下,无害无道。(所谓有道之人能怨...
①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唐人柳芳评价房玄龄“德亦至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若推得其事”一句,“推得”作谓语,“其事”作宾语,故应在“其事”...
便欲说圆常之妙门。真我之佛性。为一切外道。皆妄执神我。遍十方界。起于常见。若说真常乐我净。恐滥邪解。且一时拂下情尘故。云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又二乘及权假菩萨。不知诸佛秘旨。执方便门匆匆取证。皆住无我之理以为究竟。世尊又愍不达。遂乃具说常乐我净。若有于此究竟之说。明见真我佛性。
他娶了武帝女儿荥阳长公主,又被选为太子属官,愍帝即位之后,更是官至尚书,封爵为苑陵县公。 B.华恒学识渊博,熟悉典故。他任太常时,与刁协、荀组等人议论行郊祭的地点,他认为汉献帝此时就在许昌,因此在许昌郊祭很合适。 C.华恒秉公而行,不怒自威。他曾罢黜同乡人任让,后来任让加入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