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汉后期,常山郡的属县减少到13个,辖境有所调整。三国时的赵云是常山郡真定县人,故称为“常山赵子龙”。西晋时期,常山郡的西南部分被置为乐平郡,元氏县归属赵国,郡治迁回真定县,其属县减少到8个,地理范围进一步缩小。 南北朝时期,常山郡仍然得到沿用,隶属于定州(北周改称恒州)。隋代改称恒山郡,统县8,仍...
常山郡范围大致在河北省中部,石家庄保定一带地区,本名恒山郡因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改名常山郡。恒山郡境内有一座大名鼎鼎北岳就被命名为恒山,历代皇帝封禅不绝,香火不断,持续了3000多年,直到清朝年间恒山居然被山西省抢了过去,岂有此理 歼灭天使玲 名震江湖 13 此常山非彼常山 羽冠纶巾谈笑间 初涉江湖 1 我...
2000多年过去,常山郡故城遗址依然静静地躺在元氏殷村镇的麦田间。城墙是标准的夯土结构,当年一米多高、周长1200米,占地144万平方米。站在这里,仿佛时光机直接把你传送到两千年前。麦苗、果树,景色几乎没变,唯一遗憾的是保护工作有点敷衍了事 - 尼玛,遗址边上居然堆满了垃圾!说到赵云的老家,这事儿可有得...
常山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全国并实行郡县制度,元氏所在的恒山郡的郡治设在东垣(今石家庄桥东区东古城村)。汉高祖刘邦时期,恒山郡的郡治从东垣南迁至元氏城(今元氏县故城村)。在汉文帝年间,为避免与皇帝刘恒的名字雷同,恒山郡更名为常山郡,并将郡治再次迁至今天的东古城。此后,常山郡...
常山郡,作为古代的重要行政区域,其名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恒州,则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新的行政称谓,它承载着河北地区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这两个名称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河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历程,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在秦王赢政废除分封制并推行郡县制的背景下,公元前222年,...
地处南北要冲的常山郡故城,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隋唐之际,战火纷飞,常山古城在农民起义军的攻击下破败不堪,最终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常山郡故城的历史也由此画上了句号。文物保护与现代价值 文物保护的努力 然而,常山郡故城的故事并未完全结束。2003年,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原计划横穿常山郡故城,此时常山郡故城遗址...
常山郡(在某些历史时期也称恒山郡、常山国,治所位于现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范围历代有变化,但一般以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为中心。 八世纪50年代安史之乱爆发前,颜平原堂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1] 754年春,颜季明代父亲颜杲卿前往长安赴花卉盛宴。[1]
历史地名> 常山郡 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为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景帝五年 (前152) 改为国。武帝元鼎三年 (前114) 复改为郡。四年移治元氏县 (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河北唐河以南,曲阳、栾城、赵县以西 (正定、石家庄除外),内丘以北地。东...
元氏城(故城村)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05前),最初叫封龙邑,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赵公子元封于此后叫元氏城,城内又置上原县。汉初成为常山郡治所在地,延续485年,是一座四城(常山、元氏、封龙、上原)集于一城的历史文化名城。 今天,国务院以“常山郡古城”为名,将元氏古城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
赵云的老家在石家庄什么地方?走进常山郡故城遗址,保护令人堪忧 石家庄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很多人都说这座城市没有历史,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就说石家庄曾经出过的一位知名历史人物那就是人尽皆知。长板坡前七进七出的赵子龙,一身是胆,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也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赵云一身白衣,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