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常山汤,中医方剂名。人参常山汤 【药物组成】人参半两,常山半两,干漆(炒令烟尽)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耆(锉,焙)半两,石膏(研,飞过)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地骨皮半两,柴胡(去苗)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处方来源】《...
名称: 常山汤 处方: 常山2两,蜀漆(烧烟尽)2两,甘草(炙锉)2两,淡竹叶(切)1升,大黄(生锉)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疟病发渴及寒热攻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常山汤 名称: 常山汤 处方: 常山1两,乌梅肉1两,甘草3分(并生用...
常山汤--《外台》卷五引《救急方》 【别名】常山橘皮散、常山散 【处方】常山8分,橘皮6分,牡蛎4分(熬),桂心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疟瘴疠,经百日或一年以上诸药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常山橘皮散(《圣济总录》卷三十六)、常山散(《普济方》卷一九九)。 【注意】服药后2日不得洗手面,...
常山汤主治 主诸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 常山汤用法 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常山汤同名方 恒山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常山汤附方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五补。 常山汤禁忌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生葱、生莱。
常山白虎汤,中医方剂名。方出自《章次公医案》,名见《古今名方》,具有清热生津,祛痰抗疟之功效。主治温疟,壮热,汗出不畅,骨节酸痛,少气烦冤,口渴引冷,苔黄,脉洪。组成 常山、草果、桂枝各6g,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一杯,雄黄0.6g(研吞)。用法 水煎,于发作前2-3小时服。功用 清热...
常山汤1,常山汤1 【来源】《肘后方》卷三。 【异名】恒山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组成】常山6克 甘草4.5克 豉13克(绵裹) 【用法】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主治】诸疟,发作
常山汤 主治 疟疾,或寒己而热,或热巳而寒,或寒热战栗,头痛如破,身体拘急,数欠,渴欲饮冷,或晬时而发,或间日而作,至期便发,发巳即如常,其脉自弦。 用法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恒山汤”。 上为散。 记载 《全生指迷方》卷二 组成 常山3两,知母3两,甘草(炙)3两,麻黄(去节)1两。
首页/方剂/ 人参常山汤 组成人参半两,常山半两,甘草(生)1分,陈橘皮〔陈皮〕(汤浸,去白,焙)1分,灯心草10茎。 制备 上锉细。 用法用水2盏,酒1盏,同煎至2盏,去滓,入好茶末2钱匕,分作2次温服。取吐即瘥。 功用伤寒后变成疟,痰毒壅脾肺,面色萎黄,寒热时作。
常山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五引功用《广济方》,主治温疟,渐渐羸瘦,欲成骨蒸。组成 常山三两,车前叶一握,甘草二两(炙),猕猴骨三两(炙),乌梅肉二两,天灵盖一两(烧作灰末),驴粪汁三合。用法 上切。以水六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下粪汁、天灵盖末,分三服。微吐不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