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泽宗,一位在中国天文学史和科学史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学者,他的探索不仅限于古代天象记录,更将模拟观测方法引入天文学史研究,成为科学思想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本文将带您走进席泽宗的世界,感受他如何以严谨的态度和独到的见解,为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有提及, 席泽宗作为...
席泽宗回忆说,自己生平在科学道路上有两个转折点,都和张钰哲有关:《宇宙丛谈》让他在中学时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高中毕业立志要考入当时中国唯一的天文系——中山大学天文学系,从此便注定了要与天文学打一辈子交道,这可以算是第一个转折点;1954年竺可桢要求席泽宗从事天文学史工作时,酷爱天文物理的他拿不定主意,...
席泽宗十分照顾他人的感受,哪怕是与同行进行科学论争时,也特别注意言辞的委婉,在出版自选集时还特意对文章作出修订,让语气更加和缓。《席泽宗文集》出版座谈会现场《席泽宗文集》副主编、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介绍,该套文集由天文学史家陈久金先生主编,分为《科学史综论》《新星和超新星》《科学思想...
席泽宗,1927年6月生于垣曲县。他是我国当代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享有国际商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已被8种世界名人录列传。 青年时代的席泽宗醉心于天体物理学,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他服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在当时院长竺可桢的力荐下,走上了天文史学研究的道路。 1955年席泽宗发表了天文史学研究的力...
席泽宗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史家、天文学史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和李俨、钱宝琮等人,共同开创了科学技术史这个学科,创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后来发展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这个实体,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自己也取得了巨大的...
2007年8月17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第8547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席泽宗星”。 走到人生终点前,席泽宗说自己“还有一个遗憾”——没能撰写一本英文的中国天文学史专著。“由于视力不好,我只能借助放大镜,为了应付个差事,撰写个短篇文章;要干大事,撰写长篇书稿,已经不行了!
2022 - 席泽宗 - 《大学科普》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席泽宗文集. 第三卷, 科学思想,天文考古与断代工程 2021 - 席泽宗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席泽宗文集》(全六卷) 2021 - 席泽宗 - 《科学文化评论》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席泽宗文集. 第六卷, 自传与杂著 2021 - 席泽宗 - 被引...
席泽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在新星和超新星、夏商周断代、科学思想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天文学史学科的引路人。《席泽宗文集.第一卷,科学史综论》辑为六卷,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席院士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依次为《科学史综论》《新星和超新星》《科学思想...
【转】席泽宗:清代中..【作者简介】席泽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已被8种世界名人录列传,在国际天文学界,他的名字总是与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