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明史·舆服制》记载官员之带饰“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玉带在明代品级最高,为带中之首,凡内阁大臣未晋公卿者,均不敢使用玉带。此带板白玉质,呈长方形,正面镂雕飞腾的龙纹,龙细颈、目咧嘴,长鬃,趾爪犀利,体态蜿蜒婉转、...
宋代沿用唐制,但从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数量看,远远少于唐代,原因,一是,此时中国西北地区战乱频仍,玉材来源通道远不如唐代来的畅通。二是,宋代尚金。宋代虽然流行金带具,但玉具带仍然是最高级别,是身份等级的昭示物、帝王重要奖赏物、边国异族世家的进奉物。辽、金、元时期,辽代的带饰形制没有严格的规定,...
1、补过饰非 (1)解释 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2)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 2、拒谏饰非 (1)解释 谏:劝告。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2)出自:《荀子·成相》。 3、粉饰太平 (1)解释:粉饰:涂饰表面。把社会黑暗混乱的状况掩饰成太平的景象。 (2)出自:《再上...
冯恩学在《蹀躞带:契丹文化中的突厥因素》一文中对辽代蹀躞带和突厥蹀躞带的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辽代蹀躞带的带銙形式可以在突厥文化中找到源头,其在结构上继承了突厥带的形式,但在纹饰上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滕亚秋在《契丹带饰研究:以...
一、西周至南北朝时期带饰 大带之制出于商周,早期的大带等级差别十分显著,从尺寸、材料、色彩到装饰均有制度,用时视身份而异:天子用素带,加朱红衬里,整条大带以滚边为饰;诸侯用素带加滚边而不用红色衬里,改用素里;大夫素带也用素里,但腰后不加滚边,惟于中腰以前及垂饰部分加以滚边;士用练带,无衬里,带端...
“带里乾坤——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带饰展”于2024年1月24日至3月20日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展出,以时间顺序为轴,通过139件(套)文物,为广大参观者揭示了中国古代北方带饰的演变历程,同时展示出在礼制社会的古代中国,带饰不仅是区分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
明·白玉镂雕獬豸纹带饰说明: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解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亦有“神羊”之称、是勇猛无畏、清平公正的象征。拍品为白玉所制,玉质温润老熟,近圆形,镂空雕琢蹲坐于果树下的獬豸。果树枝叶茂盛,果实饱满,错落多姿。獬豸蹲坐于树下之山石上,回头仰望,...
(1)补过饰非: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2)长傲饰非:滋长骄傲、掩饰过错。 (3)粉饰太平:粉饰:涂饰表面。把社会黑暗混乱的状况掩饰成太平的景象。 (4)护过饰非: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5)矫情饰诈: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6)矫情饰行: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唐代鎏金胡人献宝铊尾10品¥12,000 ・战国时期北方青铜鹰型带饰10品¥600 ・宋代青铜巾帽环10品¥166 ・辽金时期满鎏金刻花蹀躞带饰10品¥550 ・辽代青铜满鎏金纹饰铊尾10品¥400 更多“铜杂件 ”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腰带包括大带和革带两种形式,大带一般用织物制成,不适于承重,因此玉佩等饰件都系在革带之上。春秋战国以后革带上逐渐开始使用带钩和带扣,比如河南安阳大司空村131号战国墓中人骨架腹部发现铜带钩和玉髓环套合在一起;河南汲县6号战国墓中铜带钩和玉环同出。东汉晚期以后,逐渐过渡到以装带扣和带銙的蹀躞带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