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世界上大部分帝国都是凭借军事征服以实现领土扩张,而帝制中国的开疆拓土,尤其是在北方的扩张,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自身汉化的结果。说实话,因为我没看到作者的原文,只是看到其他人转引总结的,如果原作者真的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其实不认同这个观点,不太准确。首先,秦朝统治者不是游牧民族,它统一...
在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兴起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帝制时代的中国的统治模式可以说是最为成熟的一种帝国形态。不少学者都观察到了一点,中世纪的欧洲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存在着相似的社会情况——实行封建制度且战争频繁,但是相似的社会演变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欧洲出现了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代议制政府,但是中国最...
第七,除了宗教,在欧洲各国政治中颇具影响力的商人阶级,在帝制时期的中国没啥重要政治地位,没成为独立的一股力量,对政治也没啥大影响。就算是在商业化、城市化发展挺不错,重农抑商没那么厉害的宋朝,商人照样没打破这个局限。不少学者都讲过以上这些特点,像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美国的汉学家顾立雅、...
伟大的汉朝:汉武帝对帝制中国的再造 对秦始皇的反叛:放权与包容的贞观之治 家族制政府的复辟:帝制中国的轮回与反复 坏皇帝问题:困扰帝制中国2000多年的难题 坐寇理论的失效:明朝拒绝向精英阶层征税 多民族大一统还是汉地十八省:两种中国的博弈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本人微信订阅号:沉思的托克维尔,将会陆续更新以上篇目编...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特征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从中央集权到科举制,从法制严明到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这些特色构成了中国长期稳定统治的基石。虽然这套体制也有其局限和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了惊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深度好文计划# ...
后来的历史表明,中国走上了这里所说的第三条道路。就当时说来,无论哪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现有的帝制体系都要遭受直接的猛烈冲击。第二个因素是清王朝本身的腐朽没落。如前所述,清朝经历了康雍乾时期的繁荣之后,与此前所有王朝一样,国家体系内部的属朽因素积淀到了使整个国家体系的功能严重退化的程度。社会矛盾...
元、明、清三朝覆盖了中国帝制时代历史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各个民族文化共同体之间进一步融和,稳定地形成了中华文明覆盖的基本地理区域与国家行政版图基本重合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文明具备了新的发展条件。欧洲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变迁,开始走上科技、商业发达和世界性扩张的道路。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在...
一、大一统封建帝制国家: 所谓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就是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以统一华夏故地为衡量标准的中国古代封建帝制国家。 在秦之后,后续的大一统帝国的首要任务是结束前朝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华夏故地的割据与分裂,只要完成了这一任务的封建帝制国家都可称之为大一统帝国。
自此,清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完结,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帝制宣告结束。 「在上海开启南北议和」 以相对较小的代价从帝制过渡到共和政体,是多方势力较量的结果。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纵使袁世凯被授予最高军权,其部下冯国璋也在此前指挥北洋军攻下了汉阳,但山西、陕西、湖南、江西、云南纷纷宣布“独立”。尤其是,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