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像含义解释 帝像[ dì xiàng ] ⒈ 指轩辕黄帝之像。 什么是帝像引证解释 ⒈ 指 轩辕黄帝 之像。 引《文选·木华<海赋>》:“覿 安期 於 蓬莱,见 乔山 之帝像。”刘良 注:“黄帝 陵在 乔山,言不汎风波,乘龙横絶,往见仙人於 蓬莱,復见 乔山,以思 黄帝 之像也。” ...
于是就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二者合起来称“皇帝”。正是这个称呼,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管后世社会如何动荡,国家如何分裂,无数英雄豪杰都无不以像秦始皇一样,统一天下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毕生追求。图二: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画像。说起汉高祖刘邦,大家也肯定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
帝像 [ dì xià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ì xiàng ] 指轩辕黄帝之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帝像,读音dì xiàng ,汉语词汇。指的是轩辕黄帝之像。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本次收藏画像16幅,其中包含明世宗生父明睿宗朱祐杬,暂缺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
赵匡胤之父,追尊为帝 1,宋宣祖坐像,南薰殿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人根据画中形制和画法推测不是宋代作品,很可能是明宫廷绘制的 2,宋代帝半身像册,南熏殿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宫廷的官方画像(一说《宋代帝半身像册》是明代临摹全身像的作品,因此这幅宋宣祖半身像也可能不是宋代作品) ...
10 唐太宗半身像轴 绢本设色 86.1×48.4cm 11 后唐庄宗立像轴 绢本设色 272.2×127.8cm 12 宋宣祖坐像轴 绢本设色 216×171.8cm 13 宋宣祖后坐像轴 绢本设色 189.4×150.8cm 14 宋太祖坐像轴 绢本设色 191×169.7cm 15 宋太祖半身像(一)轴
元朝存世的皇帝御容像不像元明清有全身像存世,而只有半身像,全身像可能毁于明清,没有保存下来,也可能元代就没有绘制全身像。现今存世的元帝半身像,除却不知真伪的《乾隆年制历代帝王像真迹》,官方画像有三套,其一是绘制于元代的元代帝半身像册,其二是明代宫廷摹绘,其三则是清代摹绘。前者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已经...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原名赵与莒,后赐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宋宁宗太子赵竑与宰相史弥远不睦,1224年宁宗驾崩后,弥远矫诏立贵诚为帝,是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
前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为汉武帝之子。他八岁继位,去世时才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他年少英明,断忠奸,辨善恶。画家突出了刘弗陵文静丰颐、从容沉着的神态及宽厚仁和、当机立断的个性。也许是年少的缘故,他与侍从的大小比例,明显不像画中其他帝王那样有鲜明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