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布政使: 职官名。明清各省民政兼财政长官。属承宣布政使司,受辖于督抚,与掌理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为「两司」。也作「藩台」、「藩司」。
清朝时期,布政使一般是由进士、举人、荫生等来担任布政使,这当中进士出身的人,担任布政使最多。无论在明清布政使都是位高权重,清朝时期布政使选择和任命及考核情况,皇帝都会亲自过问,如果干得好,那你就有可能在两年内得到升迁成为各地的督抚,这和升迁安排在布政使中十分常见。像戚继光、林则徐、丁宝桢、赵尔巽...
首先布政使并不是管理布匹的,'布政使'中的'布'并不是代表布匹,而是'宣布、汇报、传播'的意思,最早是在明朝时候设立的,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也称为藩司。最早当地最高的行政职务并不是巡抚,而是布政使担任,不过当时明朝皇帝考虑到如果地方官长期在当地任职会权力过大,所以在这之后改为由中央直接派遣的巡抚担任...
首先来说说布政使,这是地方的“行政老大”。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政、赋税、粮食调度等事宜,算是地方的“省长”。但布政使并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因为朱元璋觉得权力太集中容易滋生贪腐,于是布政使虽然负责行政和财政,但军事和司法并不归他管。按察使是负责地方司法事务的官员,类似于今天的“省法院院长”。按察使的...
布政使,通称“藩司”,是清朝地方政府的核心之一。顾名思义,布政使主要负责一省的民政与财政事务,布政使司就是省级的民政和财政管理机构。布政使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管理赋税、田亩、户籍、粮食储备等经济性事务。简单来说,布政使的职责就是确保全省的粮仓满满,税收正常,同时监督各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此外,...
布政使在地方政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地方官员。在封建社会,地方官员往往是由布政使派遣,这就使得布政使成为了地方政权中的实权人物。同时,布政使还肩负着监察地方官员的重任,确保地方政务的廉洁与高效。三、布政使的兴衰 从历史发展来看,布政使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清朝灭亡...
布政使一职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参照元朝的行中书省左右平章政事之职在各省设立了左右布政使,由左右布政使共同管理一省政务。用朱元璋最初对布政使的定义就是代替皇帝管理地方,承宣皇帝的政策,是皇帝在地方各省的代理人。按察使一职也是始于朱元璋时期,不过这个职务是朱元璋传承了唐朝的观察使和宋朝的提点刑狱司...
用它们的职责来通俗地理解,即:承宣布政使司是管一个地区民政的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管一个地区司法的总机构,都指挥使司是管一个地区军事的总机构。我们今天所讲的布政使最初正是承宣布政使司的最高长官。明代布政使的职责之重、地位之显,连明太祖朱元璋都说:“今天的布政使就像古代的牧伯,责任很重大,重...
布政使的具体职掌 布政使、按察使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年轻的官职,始于明洪武年间。布政使因掌一省之行政,宣布国家政令于各府、州、县,故而衙署为“承宣布政使司”,其性质类似于之前的藩镇,所以简称“藩司”。从法律的层面来看,明代的总督、巡抚不是地方官,是以部院大臣作为差遣性质到各省主持大局的,故而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