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罕见的手迹资料,不但在初版的《家》中看不到,在后续版本中也没有直接体现,它们是巴金以作者与读者双重身份阅读《家》时留下的,是探索作家创作思路的珍贵一手资料。正因其稀见与珍贵,巴金将该书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手稿类馆藏一级品进行保存,后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春梦》交稿后,被编辑部改了名叫《激流》的题目。之所以被改了题目,原因是来自于巴金对创作这篇小说所做的解释,巴金说:“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激流。”《激流》从1931年4月18日起,开始在《时报》连载。可是直到写完时,巴金才发现他只写了生活素材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多...
《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
04巴金曾说:“《家》这部作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这部小说的创作,犹如挖掘了我们家族的墓地,让我在爱与恨的火焰中饱受煎熬。在巴金的小说里,他把对大哥的深情厚谊,都一股脑地堆砌在了主人公觉新身上。可是,觉新的名字寓意着“决心”,他究竟什么时候真正下过决心呢?他...
第一部《家》,是巴金长篇小说中公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一、《家》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高家位于四川成都北门一带,是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第一代是高老太爷和续娶的小妾陈姨太。第二代是主人公高觉新的父亲高克文和续弦周氏、早夭的二叔、三叔高克明和妻子张氏、四叔高克安和妻子王氏、五叔高克定和...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家》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同名小说,描写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张瑞芳和金山在话剧《家》中饰演瑞...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浙江省嘉兴市,中国现代作家。 早期文学创作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
《家》里面有两个真实的人物,一个是高觉新,原型是巴金的大哥,一个是高老太爷,原型是巴金的祖父。巴金本人也走进了小说,化身为三少爷高觉慧。向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诉”是《家》的基调,小说结尾,觉慧离开生活了18年的家,去一个未知的大城市——上海。巴金写完《家》之后,原计划在第二部中写觉慧离开...
“巴金书房”主题阅览区打破了以往常见的架上展示形式,以巴金的经典作品《家》和巴金位于徐汇的家为主题,分别对应“书‘见’巴金”和“巴金‘荐’书”两大版块,组成一本大书造型装饰书架,中间则由高莽为巴金画的另外一幅肖像画,以及巴金故居的馆猫二咪的卡通形象组成。在巴金生活的武康路113号中,历来都活跃...
———关于《家》这本书,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因为里面的绝大部分角色虽然觉醒了某些方面,但整体是缺点更多的。而且作者对于女性的描写、对于男性行为的美化,也让我觉得不喜欢。而且我没明白《家》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封建礼教的吃人吗?还是新旧思想的碰撞?感觉什么都有,但是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感觉。不过这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