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时期,从巴郡分出涪陵郡,并曾从巴西郡分出宕渠郡。到南北朝末年,汉代巴郡之地已经分出了巴、涪陵、东宕渠、南宕渠、东遂宁、北巴西、巴东、巴渠、归化、北水等上十个郡。此时的巴郡仅限于今重庆市市区周边及西南几个区的范围。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巴郡,大业三年(607年)又将其上级区划“渝州”改为巴...
巴郡县 巴郡县,秦时设。属于益州刺史部。有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户,七十万八干一百四十八人。下辖十一个县。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安汉令赵颖提议分巴郡为三郡: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江州以下为永宁郡;朐忍以下为固宁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今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今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今重庆奉节县)为。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
汉语词典> 巴郡 郡名。战国秦于古巴国地置。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移治今重庆市区。南朝齐改垫江,北周又改巴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西充、重庆永川、綦江等市县以东地区。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璋分为巴郡、永宁、固陵三郡,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为巴西;改永宁为巴郡。辖境相当今重庆铜...
巴县,得名于北周明帝武成三年(561年),此前,其地名江州县、垫江县。县以“巴”名,是因其地系巴人立国之地,古为巴国之都城,秦汉时为巴郡之治所。一句话,说白了,皆因与巴人有关,于是,改垫江县为巴县。县治在江州城中,今渝中区内。 巴县始设之初,县域与从前的垫江县差不多,...
置巴郡。以張若爲蜀國[1]守。戎伯尚強,乃移秦民萬家實之。 周赧王元年即前314年。 秦郡置年的研究中,《水经注》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江水注》对这个问题说得也不明确: 秦惠王遣張儀等救苴侯于巴,儀貪巴、苴之富,因執其王以歸,而置巴郡焉,治江州。 不难看出,《水经注》正是节略自《巴志》。
巴郡,是中国古代的郡级行政区,辖今天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区域。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后巴郡与蜀郡合称“巴蜀”。秦朝时设立郡置,今四川境内旧保宁、顺庆、夔州、重庆四府、及沪州皆其地,治江州。汉朝时,巴郡范围有所扩张,并且从西汉的11县增加到了东汉的14县。东...
东汉时期,出现拆分巴郡的提议 "三巴"的拆分是在刘璋统治益州时期,这个时候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成为军阀并立的局面。而在东汉时期,就是东汉朝廷仍然维持着对地方保持着控制的时候,就有巴郡太守向朝廷提议分巴郡的情况。当时的巴郡太守叫做但望,他大概也是第一个提出拆分巴郡的人。
巴郡所辖的地区今天分属重庆市和四川省部分地区。巴郡常与巴东郡、巴西郡等合称“巴”、“三巴”等。巴郡也与蜀郡合称“巴蜀”,至今仍是对重庆(巴渝)、四川(蜀川)两地区的别称。巴郡辖14城: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等。东汉初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