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的奥陶系有一个大型潜山,潜山的风化壳上有很多圈闭,山脚下的圈闭聚集了凝析气,山坡上聚集了轻质油,山顶了聚集了稠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有人认为这是多期生烃多次充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顶部的盖层条件不好轻质组分散失的结果,其实,这些解释都欠妥,真正的原因是差异聚集,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分...
假如在静水条件下,同一渗透层相连的多个圈闭的溢出点海拔依次递增,且由单一油气源供油气,其聚集过程如下: 第一个圈闭充满油气后,油气继续运移,气就会聚集在第一个圈闭,圈1中原来的油会被排挤出去,多余的油和被挤出的油就会运移至圈闭2中;再继续运移,直到1中仅剩天然气而2中仅有油;再继续运移,2会重复1中的聚集...
油气差异聚集,油气在同一储集层内运移过程中,在盆地斜坡背景上,当遇到溢出点逐渐升高的几个圈闭时,油、气、水规律性的聚集现象。遵循浮力作用与重力分异的原理,即在离烃源灶最近、溢出点最低的圈闭中,形成气藏;距离稍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油藏;距离更远、溢出点更高者可能含水。
当地层中有石油和天然气从供油气区沿上倾方向运移时,由于气、油、水的相对密度不同,就会发生差异聚集现象,即踞供油气区最近的圈闭为纯气藏,稍远者为油气藏,再远者为纯油藏,最远者含水。在油气运移过程中,不仅浮力在起作用,而且气体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析出能力的差异、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关系等一系列因素,都...
图1 油气差异聚集的两种方式:上图模型是Gussow(1954)提出的,下图是schwalter(1979)提出的,分别代表了侧向溢出和垂向渗漏。原图据schwalter(1979) 模型3 垂向渗漏过程模型 设想倾斜的储层上下为泥岩层,代表封闭性较好(Pc=600),中间储层分为4个不同岩相,Pc值分别为20,120,220,380,即储层物性从左向右分段式变...
分子差异聚集相分离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同分子之间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是分子的大小、形状、极性、溶解度等。通过调控这些差异,可以实现不同分子的相分离。 在分子差异聚集相分离现象中,溶液是一个常见的研究对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当溶质和溶...
油气差异聚集是指在油源区形成的油气,进入饱含水的储集层后,沿一定的线路(由溢出点所控制)向储集层上倾方向运移,位于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将被油气所充满,那些不在运移路线上的圈闭仍被水所充满;被油充满的圈闭依然可以聚集天然气,但被天然气所弃满的圈闭就不能再聚集油了。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造成天然气分布于...
5.4 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差异聚集 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5.4 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差异聚集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差异聚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油、气、水在溢出点逐渐升高的几个圈闭中的连通储集体内由低往高运移时,形成一种在溢出点最低圈闭中含气,稍高者含油或油和气,最高者含水的按密度差异聚集的现象。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