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胜阿里不哥西路军的过程中,巩昌汪氏起了重要作用。中统二年(1261年)七月,忽必烈赏赐巩昌路总帅汪惟正将校斩浑都海功银二千五百两,马价银四千九百两,并特地褒奖汪良臣说“赖兹戮力歼厥渠魁”[21],允许他同汪惟正一样佩虎符,从而明确地将首功归于汪氏家族。 忽必烈汗位巩固后,汪氏家族因翊戴有功而获得器...
与金元之际山东河北等地投靠蒙古的汉人世侯相比,巩昌汪氏归顺较晚,故未能列入窝阔台时期汉军七万户之数;比起威名素著、手握重兵的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荣、张柔等人,汪世显父子也显得逊色许多。然而,随着汪氏在征蜀与平乱过程中崭露头角,以及山东李集团叛乱后忽必烈对老牌世侯的日益猜忌防范,使得巩昌汪氏后来居...
汪氏家族起源于今甘肃省的定西市,该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交融的地带,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汪氏家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汪文,其子孙后代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巩昌汪氏家族。汪氏家族的起源地 巩昌,即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是汪氏家族的发源地。巩昌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
1369年4月,朱元璋的大将徐达进兵陇右,巩昌便宜总帅汪庸(汪世显的第五代孙子)以城归附,之后不久,便彻底结束了汪氏家族长期坐镇巩昌便宜都总帅府的历史。从1235年汪世显任巩昌总帅,到1369年汪庸归降明朝,汪氏家族共任职巩昌便宜总帅府的历史长达134年之久。 宋元时...
巩昌汪氏是崇儒重道、仁孝立家、通文习武、琴棋书画、博弈投壶无所不能的世家望族,汪氏至少在元代是一个大藏书家,又建有藏书楼。汪世显入蜀广搜文化典籍,汪德臣欲创立书院,集儒生讲席,汪惟正始建藏书楼,名之曰万卷楼,“藏书二万卷”,皆是世间珍宝善本,有分列条目,完全是元代一大藏书家,人物辈出,仅第四代就...
陇西巩昌汪氏:励忠孝 建勋业 巩昌汪氏系出周颖川侯汪公,至第四十五世始迁陇右巩昌。其先祖唐代上柱国越国公汪达驻守陇右,以四隅为城,肇兴巩昌城。元巩昌便宜都总帅汪世显拓东城,奠定了陇西繁荣发展的基础。 《巩昌汪氏族谱》 《巩昌汪氏族谱》由汪氏89世孙汪锟、汪钺先生从1991年8月开始编纂,历经15年完成。
《金史》,卷九十八《列传第三十六》记载:“巩昌汪氏世居的盐川一带,被吐蕃青唐族占据”。所以汪氏族人只能与蕃部杂居,逐渐也接受了吐蕃的语言、风俗、饮食、服饰以及宗教信仰,家族出现明显的吐蕃化特征,如:汪氏家族墓地出土的两件文物:“一位男陶俑,头部一侧...
宋元时期,特别是元代大一统的征战中,汪世显及其儿子功勋卓著。在汪德臣兄弟中,“殁于王事者半”,战死后马革裹尸还乡,归葬于巩昌盐川。如今的汪氏墓群位于漳县城南五公里的一条山沟半坡上,从1243年汪世显始葬于此处算起,直到1616年,历经373年,这里先后葬有汪氏家族15代200余人。
巩昌府盐川汪氏汪惟永..大元故镇国上将军征西都元帅汪公神道之墓志(元·泰定二年1325)公讳惟永巩昌人士父驸马咨善大夫中书右丞 赠推臣保德宣力功臣仪同三司中书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梁国公汪良臣公主阿思带夫人平阳郡抹捻氏何氏追封梁国
原标题:【绚丽甘肃】巩昌汪氏家族:为元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龙泉窑青釉瓷匜 汪氏家族墓出土的莲花形玻璃托盏 在甘肃漳县的徐家坪小山沟里,有一处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汪氏家族古墓群。这里埋葬着古代汪氏家族。他们曾经雄霸一方,显赫鼎盛,为元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随着元朝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