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感悟:一个人如果看你不顺眼,存心想找你的毛病,即使你做得再好,再完美,也能挑出千百个批评斥责你的理由。0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感悟: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在于能不能改正,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后不再犯,那就已经是...
【16】 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左传•隐公六年》 【注释】 〇周任,周大夫,史官。〇芟(shān)夷,除草。蕰崇,积聚。把草堆积在苗根发酵肥田。〇殖,生长。〇信,同“伸”。 【译文】 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
1.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 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 3.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想要加罪于人,...
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释义】树冠大了必然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灵活摆动。2、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出自】《左传·襄公十年》【释义】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3、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释义】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
一、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点评:有句俗话说得好:“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假不了,不信你就试试看。二、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点评:勤劳致富,这不但是优良传统,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老百姓都勤...
一、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如果做了太多的坏事,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二、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有过失,但有缺点有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不改错,只要...
——《左传.僖公二十年》 释义: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就不容易出现过错。 五,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庄公二十年》 释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灾祸马上就要临头了,还盲目乐观,不知道引起警惕和提前预防,那么灾难就很难避免了。 六,吃一堑,长一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的《左传•闵公二年》。修己:修养自身,主要指品德方面,责:责怪,怨恨。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养自己而不责怨别人,就可以免去灾祸。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恕思:宽恕之心。令:善,美。几句以通俗的文字写出了彰显美德的重要性:以宽恕之心来彰显美德,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