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沿置,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宋、辽、金亦置。金正二品,与参知政事同为执政官,为宰相佐贰。元以中书省总政和,于中书省设右丞、左丞,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丞”。明初置,先左后右。废除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废中书省时罢尚书左丞。
左丞 拼音 zuǒ chéng 怎么读 【左丞】是什么意思 职官名。秦置尚书丞,汉代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唐时于尚书省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左丞总领吏、户、礼三部的事务,右丞总领兵、刑、工三部事务。六朝沿之。元时将尚书省并入中书,设中书省左右丞,至明废之。清末各部置左右丞,位次...
官名。 1、汉代太官令(掌御饮食)的属官有左丞,掌御饮食。见《后汉书·百官三·太官令》。 2、东汉尚书有左丞、右丞,左丞掌吏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蔡质《汉仪》说:“(左丞)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唐代尚书省左丞掌吏、户、礼三部,右丞掌兵、刑、工三部。共掌辨六官之...
基本释义 国语辞典修订本 注音 zuǒ chéng 拼音 zuǒ chéng 职官名。秦置尚书丞,汉代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唐时于尚书省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左丞总领吏、户、礼三部的事务,右丞总领兵、刑、工三部事务。六朝沿之。元时将尚书省并入中书,设中书省左右丞,至明...
明朝时期的中左丞职位属于“宰相副职”或“宰相助理”级别的官职。这一官职在明朝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仅存13年,具体设立于洪武元年,直至洪武十三年,随着中书省的废除而消失。明初设立的中书省官制与传统的官制有所不同,不设“中书令”这一职位,而是设立了两位丞相:左丞相和右丞相,他们共同承担中书...
1、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
中书左丞,中书省左丞简称,官名。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置,为中书省主要官员。简介 与中书右丞并称“左右辖”,佐宰相处理政务,位居执政,正二品。初员数不定,至顺元年(1330)定员一人。行中书省亦置,员额、品阶同中书省。明初沿置,旋废。史书记载 《元史·姚枢传》:“四年,拜中书左丞。”《元史·食...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以参知政事胡惟庸为中书左丞。在第八集中讲到,徐达班师归朝后,朱元璋开始整治淮西勋贵,借秦王妃之口,我们可知朱元璋责令左丞相李善长退休,徐达不再兼任右丞相,胡惟庸晋位中书右相。这段剧情讲的是洪武六年(1373年)的事,因为历史上的胡惟庸是在洪武六年(1373年...
左丞是丞相的辅佐官职,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古代中国的官制中,以左为尊,因此左丞的地位相对较高。而右相则是丞相的副手,负责协助丞相处理日常政务。虽然右相也是重要的官职,但其地位相较于左丞来说略逊一筹。因此,在等级上,左丞大于右相。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官制文化和尊卑有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