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局在鼓浪屿上先后至少有三处办公地点:早期位于鼓新路40号;之后迁址至内厝澳路原船坞附近;后来,工部局又在安海路岭脚新建办公楼、宿舍和监房,经改建现为鼓浪屿街道办事处。发展历程 1903年5月1日,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Kulangsu Municipal Council)成立,首任董事会董事有英商和记洋行(Boyd & Co....
工部局 [gōng bù jú]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 、美 、日 等帝国主义在 上海 、天津 等地租界设立的行政机关,是帝国主义执行殖民政策和奴役 中国 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 上海 、天津 等地租界由日伪政府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 鲁迅《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
工部局大楼建成后,工部局董事会及各部门均在此办公。董事会会议、总董演说、接待来访者等活动,也多在此举行。此外,这里的会议厅也常被借来开会。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工部局所有活动都是在此开展的。例如,1923年元旦,爱因斯坦曾在上海演讲过相对论。过去和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爱因斯坦曾在新建...
◇ 建成后的工部局大楼 图源于《跟着档案看上海》上海市档案局(馆) 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工部局成立之后,最主要的职责是建立维护公共设施。在公共设施这方面,工部局引入的很多西洋技术,那可谓是开中国风气之先。中国第一条马路,第一条自来水管道,第一盏电灯,都出现在上海,这背后也都有工部局...
上海工部局大楼(英文: The Building of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又名老市府大楼,建成于1922年11月,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193号,原为上海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工部局的办公大楼;1945年民国上海市政府等部门迁入工部局大楼办公;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工部局大楼宣告成立,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9年...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的一个独立机构,它不属于中国政府管辖。该机构由外国人组成,是设置于上海公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机构。形成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中国政府失去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在上海租界的外国人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
1. 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就像一个工部局,决策缓慢,效率低下。 2. 政府的审批程序太繁琐了,简直像个工部局一样。 3. 这个学校的行政管理就像工部局一样,效率低下,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明代的工部局,想象一个庞大、繁琐且效率低下的机构,将其与现代官僚机构进行对比,帮助记忆成...
1.自1862年3月12日成立宁波工部局,即江北岸外国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关,到1867年6月6日工部局发此公函之前,宁波工部局一直存在着并正常运行。 2.江北岸的巡捕房,自1862年3月12日设立起,至1867年6月6日工部局发此公函之时,归属宁波工部局领...
1、工部局(TheMunicipalCouncil),即市政委员会,是清末列强在中国设置于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因与中国之“工部”类似而名为“工部局”。2、工部局是租界行政管理的执行机构,这一名称由英国在上海开辟租界时首创,初期本是办理工程建筑的机构,仿照清政府六部中的工部名称而取名“工部局”,以后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