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艺局 济南工艺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设,由农工商务局创办,地址在济南趵突泉附近,设钢铁、毛毯、花边、织布、木器、洋车6个工厂。对济南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提出“振兴工艺”的口号,意欲振兴实业,挽回利权。在此口号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工艺局、习艺所等机构。“工艺局”“习艺所”顾名思义是学习技艺的地方,但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主要以收养流民、罪犯为主,并聘请教习对他们进行技艺培训,平时令他们进行工艺产品生产,一改以往“以养为主”...
工艺局 亦称工艺场、工艺所、工艺厂、劝工局等。清政府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兴办的手工业工场。1902年农工商部在北京开始创办,设印刷、织锦等十余科。1903年北洋工艺局创立,初办实习工场、考工厂、工业学堂及教育品制造所,亦设机械、窑业、烛皂、制鐘 (即火柴)等十余科。工艺局创办的宗旨是为精加已有工艺、...
总体而言,工艺局、习艺所在开展流民救济活动时不是单纯的进行收养,更加注重对于流民生存技能的培养,体现了中国慈善救助方式在近代由临时性的经济救助向长远性的教养救助的转变。促进清末手工业的发展从工艺发展的角度,清末官办工艺局、习艺所的设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首先,清末官办工艺局、...
直隶工艺总局是北洋新政兴办实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开办,周学熙任总办,宗旨是振兴全省工艺。局址初在草厂庵,四年后迁至玉皇阁。下属6个厂、所,都集中在河北新区内。个人简介 负有指导任务的直隶工艺总局成立后,创办了初、高等工业学堂、劝工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实习工场、劝业...
劝业场的起源:官办工艺局的诞生 历史背景介绍:清末新政与实业救国思潮 清末新政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为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业救国思潮强调通过发展实业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进而实现国家富强...
在此基础上,种植园、铁工厂、造纸厂等相继创办,带动天津创办民立工场11处、艺徒学堂3处、截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直隶境内140余府、州、县中,开办工业局和工厂达六、七十处之多,可谓四处开花,成果颇丰。直隶工艺总局的创办,在倡导工艺,发展生...
毛纺工艺局,内蒙古早期的纺织业。由归绥兵备道胡孚宸于1905年创办。沿革 设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从将军、副都统、台府筹银4千两,商股1千两为资本,以官商合办方式经营。雇佣50余手工匠人,以手工操作木织机,生产毛棉混纺的毛布和染色。产品质量较好,价格低廉,销路好。虽然还未脱离手工作坊性质,但...
清末工艺局对学徒制的 改革 , 在当时来说 , 是它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研究其改革情况 , 对当今改革技术教 育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清代末期在 “振兴实业 ”的口号下 , 从中央到地方办起了一大批工艺局 、所 、 厂 。 从光绪二十八年到宣统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