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城工巡局(即工巡总局)设事务处、巡查处、守卫处、发审处、文案处、图表处、支应处、马号、司狱科、军装库及消防队、巡捕队(专管使馆界内消防、巡捕事宜)。直属机构有中、东、西三局,以及分巡处(下设事务、巡查二科及各段)、东城路工局、西城路工局、习艺所、警务学堂、街道局、教养局等。其中局...
历史官职> 工巡总局 官署名。清末京师治安机关。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设内城工巡局,三十一年设外城工巡局。掌督修京师街道工程,管理巡捕事务。初设亲王一人管理内城工巡局,后设管理内外城工巡事务大臣一人,由大学士、尚书内特简,会办大臣二人,以及监督、总办、帮办等。三十一年改内城巡警总厅、外城巡警总厅,置厅...
历史官职> 外城工巡局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置,掌同内城工巡局。设会办外城工巡局事务大臣二人,下设监督、总办、帮办等。内部组织分为文案处、支应处、待质所、发审处。所属机构有内外城巡捕东分局,外城巡捕西分局,教养局等。外城工巡局亦与内城工巡局合称内外城工巡两总局。光绪三十一年...
这是清末清朝大臣和洋人的合影,图中左边那个坐在椅子上的是叶赫那拉·那桐。他是满洲内务府镶黄旗人,举人出身,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他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职,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
工巡捐总局,民政部直属京城税务机构。掌收京城地区车捐、铺捐、妓捐等各项捐税,凡商民开市、失照、歇业等应收税捐、罚款等事皆归其管理。光绪三十三年(1907) 正月设立。设总办一人、会办二人总领局务,委员三十二人、司事十二人、书记官二人、司书生八十六人,分办各事;巡官一人、巡长二人、巡警二十七人专...
外城工巡局 外城工巡局,是清代的工巡机构。见“工巡总局”。
1920年成立的苏州工巡捐局,本是一个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地方市政建设机构,然而甫一成立便遭到苏州市民公社,总商会等地方团体的反对,被认为组织手续不合法,要求改选.此后,各地方团体和吴县知事公署之间就改选问题反复较量,互不妥协,苏城各市民公社内部也因评议员名额分配而起纷争.江苏省恢复自治后,工巡捐局收归市办...
历史官职> 管理工巡局事务大臣 官名。为工巡总局长官,员额二人。见“工巡总局”。 管理工巡局事务大臣相关 北院都统军司 北院都部署司 北院副承旨 北院梯里己 北院惕隐 北院掾史 北班内品 北都少尹 北都尹 北都牧 北都留守 北盐厅 北盐厅厅长 ...
工巡局是晚清管理京师街道工程与治安的机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内城工巡局,三十一年设外城工巡局,裁巡视五城街道御史,改五城练勇为巡捕。设管理工巡局事务大i为主官,下设监督,均为兼差。内城急局下设东、中、西三分局,外城总局下设东、西二分局。并有发审处、路工局、巡警学堂、习艺所、教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