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台御史设置初期仅传递台地消息,并不能参与地方事务。台地案件多由地方官员处理,御史不能插手核查,仅对处理结果进行通报。因台湾部分地方官员玩忽职守、疏于政务,台地案件积压,导致民怨沸腾,巡台御史多次向皇帝上报台湾地方官员查案迟缓,但未有较大改善。至雍正年间,在皇权授意下,御史群体对台地大小案件进行督查。
巡台御史永远派,改为福建督、抚与水师提督每年轮驻巡台。四、总结 能否获得皇上的信任,对于巡台御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皇帝希望巡台御史能代为巡台,稽查各官,深入体察民情,实心任事,题奏建设台湾意见,来推动台地发展。时至乾隆后期,边疆平定,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各项行政管理体系和办法已经趋于稳固成熟。此时个...
台湾的老百姓就像一群孩子,巡台御史要看看孩子们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穿,住的房子是不是安全。要是遇到灾年,粮食收成不好,巡台御史就得像及时雨宋江一样,想办法给老百姓弄来粮食,让大家能活下去。这就好比是在冬天,你看到有人冻得瑟瑟发抖,你肯定会忍不住把自己的衣服给他披上去一样,巡台御史就是要有这样...
康熙时期,设置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推行巡台御史制度,雍正时期继承了这项制度。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乾隆帝谕令正式停止御史巡台制度,确立福建将军、督抚与水陆提督轮值巡台制度。这一调整( )A.推动了台湾政治革新B.解决了清初面临的边疆危机C.加强了对台湾的统治D.反映了清朝监察机构的完善 相关知识点: 试题...
C.根据题干“康熙时期,设置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推行巡台御史制度,雍正时期继承了这项制度。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乾隆帝谕令正式停止御史巡台制度,确立福建将军、督抚与水陆提督轮值巡台制度。”可知,清朝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C项正确。D.监察机构与乾隆皇帝时期的措施无关,...
雍正二年(1724)冬,景考祥奉命为汉御史,十二月二十五日离京 ,次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厦门,因信风延至四月十八日始得出洋。在赴台途中,路过澎湖岛时,景考祥写过一首《过澎湖屿》的诗:渺矣澎湖岛,海中天一涯。岛开还四面,民聚约千家。风剥山无树,潮浸石有花。捕鱼生计足,不解植桑麻。雍正三年(1725...
康熙61年(1722),大清帝国统治台湾38年之后,首次派出巡台御史,以考察 台湾吏治得失及民情。这件事情,起因于前一年台湾发生的一场大动乱。 康熙60年(1721),台湾爆发“朱一贵事件”大规模的民变。5月29日,朱一贵率众在阿公 店(高雄冈山)起兵,号称“义王”,建号“永和”,民众组成的叛军,攻向各个县治及清军驻营。
康熙时期始设巡台御史,每年委派满、汉御史各一人巡视台湾,“厘核案牍,查盘仓库,阅视军伍,周巡南北疆图”。巡台御史最初由各道监察御史充任,雍正五年改由皇帝亲选钦命,雍正帝有
C.根据题干“康熙时期,设置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 推行巡台御史制度,雍正时期继承了这项制度。乾 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乾隆帝谕令正式停止 御史巡台制度,确立福建将军、督抚与水陆提督轮 值巡台制度。”可知,清朝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 帝都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C项正 确。 D.监察机构与乾隆皇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