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从未负国",这个说法最早是在南宋灭亡,元朝建立以后流传出来的。自古以来,巴蜀四川之地就是中国的腹地重地,在历史上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四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川人从未负国”,原话为“川人从未负国,国人决不负川”,这一说法的本意,强调了历史上四川人对国家做...
而这次三刷,最让我动容的,其实是李晨饰演的余从戎。这个四川人,让我再次体会到了那句震天响的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余从戎是七连的火力排排长,四川人,为人开朗爽直,性格乐观,喜欢开玩笑,伍万里进入七连后,逗他最多的就是余从戎,“抢走”指导员梅生自行车的也是余从戎。余从戎身上的革命...
钓鱼城之战之后,就有了川人从未负国的说法。南宋以后四川人人口凋零,动物比人多,于是有了明初湖广填四川的措施,真正的老四川人已经没有多少了。但这片土地就是这么神奇,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人还是天生就勇敢,就能吃苦,就顽强。明末,张献忠和李自成凭借四川和清军反复大战长达13年,四川又一次千里无人,堪称举省殉国。
得知余从戎是四川人的时候,我也十分震惊,一瞬间就知道了兰晓龙和《水门桥》主创的良苦用心。 大家可能不知道,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四川省的牺牲最大。 在丹东市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的“志愿军烈士墙”上,清楚地标明了志愿军烈士的数字:183108人。 烈士墙两旁是该馆统计的各省区市分别牺牲的人数,其中四川省牺牲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四川人在面对外族侵犯的时候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国家也不应该辜负四川。这一说法的本意,强调了历史上四川人对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之所以出现“川人从未负国”观点,源自南宋末年川人誓死捍卫南宋;抵抗蒙古军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钓鱼城之战”。公元1258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
“川人未负国,国人不负川”是在四川大地震之后流传出来的一句口号,既是对中国近代史中四川人作出的贡献的一种承认,也是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震救灾的理念。我们先从“川人不负国”说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亡国灭种近在眼前。当时的中央政府征招全国军队统一抗战,四川人民积极...
首先是四川人,才活得有盐味。有了盐味,再来做中国人。地方口味也就是地方意识。他们不喜欢任何强加...
哪里难守易功哪里就是川军驻扎地,哪里战争罪激烈哪里就先让川军先上去试一试。这让打仗前拒绝接收川军的阎锡山所不敢想象的。任何对日作战中都能看到川军活跃的身影,而川军由于武器匮乏为了消灭日军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抗战之后国名党政府统计死亡的川军死亡人数就在263991人之多,负伤失踪的达到了60000人之多。
川人从不负国最典型还是抗日战争,四川出钱出粮出兵都是居全国之首,虽然装备最差,物质奇缺,但是在战场上随时都能看到四川兵不怕死,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四川为抗战提供350万兵源,全国抗战才1350万,四川就占五分之一,特别是战死更是达到64万,也居全国之首,并且提供8000石粮食,500万劳工,川人从未负国”,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