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崤山山脉。简介 亦作“肴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接陕县、渑池县界。...二崤山山分东、西二崤,有二陵,故名。古籍记载 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三崤山例见“嵚崟山”。崤陵例见“崤山”。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败楚师于柏 ...
崤山 [ xiáo shā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iáo shān ] 山名。崤,也作"殽"。又名嵚崟山﹑嵚岑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词典 崤山的意思xiáoshān 崤山拼音xiáo shān 注音ㄒ一ㄠˊㄕㄢ 词语解释 崤山[ xiáo shān ] ⒈ 山名。崤,也作“殽”。又名嵚崟山、嵚岑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参阅《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一·永宁》。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崤,也作“殽”。又名...
崤山一般指崤山山脉,崤山又称嵚崟山。以古崤县得名,天下“九塞”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秦岭东段支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分东西两崤延伸至黄河、洛河间,主峰于山在今灵宝县东南。此地因河流湍险,巍峰插天,绝谷深委,峻坂纡回,可控制豫陕之间的交通孔道,素被视为天下重险。秦穆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晋国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它使得晋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在此之前,晋国内部发生了多次权力斗争和动荡,导致国家的实力受到了削弱。然而,在崤山大战中,晋襄公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伏击了秦军,使得晋国的地位重新得到了提升。其次,这场战役也使得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地位受到...
崤山,这座融合了千年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山峰,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胥口镇,海拔高达567米。它还有一个别名叫㠙山,“㠙”与“崤”其实是同一个字的异写。根据《集韵》和《韵会》的记载,㠙山的“㠙”字读音为“豪”。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临安志》中提到:“㠙山,亦名崤山。在县西二十里新登乡。高二百...
“崤山之役”的典故发生在晋文公死后不久,秦晋两国在晋国境内的崤山展开的激战,这也是秦人在整个春秋史上唯一的一次全军覆没。上回说到,晋襄公命令先轸在崤山两侧布下重兵,只等着秦军到达后来个一锅端,而此时的秦军主帅孟明视还被蒙在鼓里,他正带着从滑国缴获的战略物资,得意洋洋的领兵沿着洛河一路向前行进...
历史地名> 崤山 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方舆纪要》 卷90分水县: 崤山 “在县 (今分水镇) 东四十里。其最高处曰赤岩尖,登之可见数百里”。 ②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后汉书·光武帝纪》: 建武三年 (27),“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大破之”。注: “崤,山名。” ...
崤山,作为一个山系来讲,它是伏牛山脉的一个支脉,从西至东主要横亘在灵宝、陕县、渑池境内,涉及卢氏、洛宁、宜阳、新安等地区。狭义上讲,它包括陕县东南部一些山脉及丘陵,涉及渑池、洛宁等地。一般情况下,崤山多指后者。 与其他山脉相比,崤山山体零散且走向混乱。所以崤山道路曲折盘旋,忽高忽低,多数情况下,狭窄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