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时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因才识过人而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以及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友谊深厚,交往甚密。崔瑗经常不耻下问,闲暇之时总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经典,或向别人请教,所以学问日渐增长。汉安初年,他被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等人共同推荐为德高望重的大儒,后提拔为济北国...
《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全文共20句,100字,抒发了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其中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价值观念。作品原文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
崔瑗(78—143)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东汉学者、书法家。早孤,鋭志好学,师从贾逵,明天文历数,京房《易传》,年十八游京师,与马融、张衡相友善。仕途曾屡遭挫折,年四十始为郡吏。汉安帝初年,官至济北相。 他是汉代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
崔瑗 崔瑗是汉代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
崔瑗草书《贤女帖》,飘逸灵动,行云流水,又不失稳重端庄之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洒脱自在的感觉。欣赏了崔瑗草书《贤女帖》,网友大呼,原来草书可以这样写,也许这才是草书该有的样子。喜欢的朋友,可以临一通,感受下崔瑗书写时的状态和感觉。首先,我们来欣赏下崔瑗草书《贤女帖》全局版。释文:贤女委顿,...
崔瑗(77—142),字子玉,出生于涿郡安平(今属河北安平县),是东汉时期的学者和书法家。他是著名学者崔骃的次子,幼年丧父,但他怀着强烈的学习渴望,拜贾逵为师。十八岁时,他前往京师洛阳,与马融、张衡交往并探讨学问,广泛涉猎天文学、历法、数学和《京房易传》,备受同代人的推崇。他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
东汉崔瑗草书《贤女帖》,点画精微,神变无碍,结字工巧而略疏 崔瑗的《贤女帖》是一幅非常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首先,从内容上看,这幅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忧虑。释文中“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
《崔瑗·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无道人之短①,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②,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③。隐心而后动④,谤议庸何伤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⑥。在涅贵不淄⑦,暧暧内含光⑧。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⑨。行行鄙夫志⑩,悠悠故难量(11)。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
崔瑗 崔瑗(77 年—142 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崔瑗是文学家崔骃之子,早年丧父,锐志好学,能全部继承父亲的学业,诸儒皆以他为宗师。起初,崔瑗兄崔章为人所杀,崔瑗因手刃报仇而潜逃在外,遇大赦才得以归家。年四十余,始为郡吏,因事触法而入狱,不久获释。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