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民俗风情记忆——崂山人的冬至作者 / 王明伦立冬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夜,也开始一天天变长了。当你某天早晨醒来,忽然觉得天似乎比先前亮得早了些,那即证明“冬至” 快到了。“长到夏至短到冬”,“打冬十天就回头”,老祖先留下的很多经验永不过时。崂山人称冬至这天为“过冬”,而且要连着过两天:冬至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明皇与杨玉环1200多年前的山盟海誓,通过诗人之笔流传至今,也印证了这个节日的悠久历史。 “乞巧节”虽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各地的过法不尽相同。在崂山,男人们这天照常劳作不辍:天亮起来上山摘豆角...
崂山人依山傍海,渔猎的记述反倒很少,日常生活用具印象最深的是耕播、搬运、灌溉、收割的生产方式的演进。在逐渐消亡的历史民俗中,曲轴、绳索、水桶组成的老式提水工具轱辘,撒播覆盖垅沟间种子的拉行农具趟子,木制独轮的老式运输工具小推车,这些农耕文明反倒将崂山人日常带入梦幻般的旧时光,让他们回忆、激动。走...
旧时崂山虽无重阳登高望远、食雄黄、插茱萸等古俗雅趣,但人们忙中偷闲,于上坡途中或劳作间隙欣赏秋色、观看红叶,还是颇有兴致的。特别是满山满岭盛开的野菊花,以其金黄的颜色和浓烈的芳香,赢得崂山人的喜爱。这种貌不惊人的野花,扎根于地堰石缝中,忍饥耐寒,养精蓄锐,错过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和绿意葱茏的盛夏,...
崂山海鲜 鲜美绝伦 作为山海相连的崂山 海鲜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从小吃着新鲜的海鱼 海虾 海螺 长大 那种鲜美的味道 仿佛已经融入了崂山人的血脉 图 青岛早报 每年随着春风的吹拂,崂山湾和鳌山湾的海域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开凌梭捕捞季节!这是大海给予崂山人民珍贵的馈赠,也是海洋生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崂山人是从哪里迁过来的?首先此题目不确,因为崂山不是一个移民的地方,崂山自古即有人居住。明代《即墨志》载:“吴王夫差尝登劳山得灵宝度人经。”后来人口日益增多,而且产生了许多名人,例如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宁戚,他是春秋莱棠邑(今青岛)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
著名作家沈从文曾在崂山写下了《边城》等名篇。他在崂山的这段时间里,深入了解了崂山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郭沫若: 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曾在崂山游览并题诗:“崂山观海市,胜似洞庭秋。”他的这首诗赞美了崂山的山水之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这些历代名人都在...
在崂山人眼里,地瓜浑身都是宝。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主食逐渐以米面为主,作为辅食,地瓜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地瓜身价倍增,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酒店餐桌。历史悠久的地瓜,以其熟悉的味道,承载着人们难以忘怀的乡情乡愁。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
【文化北宅】崂山人的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剪纸/苏霞 崂山人的二月二 作者 / 王明伦 当久违的雨丝将大红春联亲吻得黯然失色,门楣上经幡般飘扬的“过门钱”亦变得残缺不全。就在人们怅然所失时,二月二已如期而至。 《二月二龙抬头》剪纸局部/苏霞 元人熊梦祥在《析津志》中提及元大都风俗时称“二月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崂山风景区内涌现出众多闪耀光芒的“最美崂山人”,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事迹,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