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通达岸禅师师,讳志靖,字达岸,粤韶州曲江梁氏子,生朱梁贞明四年。少不乐世事,十二岁出家,二十受具于云门偃。南汉刘晟敬其德,尊宠甚隆,师偶过大通(大通烟雨为羊城八景之一)之滘口,阻风登岸,见古寺,爱其幽胜不忍去,请于刘重新之,赐名宝光。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辞众逝,灵光烛天,奉其真身。时示灵迹...
岸禅师(唐)[《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摘自:历代名僧辞典 - 顾伟康编 释岸禅师。并州人也。约净土为真归之地。行方等忏服勤无缺。微有疾作禅观不亏。见观音势至二菩萨现于空中持久不灭。岸召境内画人无能画者。忽有二人云。从西京来欲往五台。自乐输工画菩萨形相缋事毕赠鞋二緉。忽隐无踪。岸知西方...
惟岸禅师,山西并州人,一生致力于修行方等忏法,以此功德祈求往生西方净土。虽然有时身体不适,但他依然坚持禅坐观想,从未间断。有一天,他突然看到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在虚空中现身,长久不散。惟岸恭敬顶礼,泪流满面地说:“弟子何其幸运,能以肉眼亲眼见到菩萨的圣相面容,只是遗憾的是,菩萨的圣相无法流传于世间...
《宋高僧传》载:唐朝并州有一位释岸禅师,他一向发愿往生净土。一次禅师偶然患病,但他并没间断禅观,一天他在空中见到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二位大菩萨很久都没有消失。释岸禅师悲悯末世的众生,想将两位大菩萨画下来,作为众生供养的福田,但当地一时没有理想的画工。正在为难之际,从西京来了两位自称前往五台山的...
“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出自宋代苏轼的《游净居寺(并叙)》。“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全诗 《游净居寺(并叙)》宋代 苏轼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
《景德传灯录》为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之禅宗灯史。其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灯法系。此书编成之后,道原诣阙奉进,宋真宗命杨亿等人加以勘定,并敕准编入大藏流通。 ——百度百科 ”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洪州人也。于百丈门下得旨。后闻天台胜概圣贤间出。思欲...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是洪州人.本来在百丈的门下受业,后来听说天台景色优美,圣贤辈出,就想高居于这世俗之外的地方,去追念古人业绩,便修建茅屋,在林下宴饮会客.住的时间长了,四处的人都知道他,就创立平田禅院让他任住持.上堂说:“神光不昏暗,就是万古不变的高明谋略,入了这个门,就不要存在不知解.”就走...
第三十章:达岸禅师 “大通烟雨”,曾是宋、元两代的“羊城八景”之一,该景源于广州大通寺内,大通寺是南汉时期的古刹,而该寺的开山祖师,便是新州人达岸禅师。 据清乾隆《新兴县志》载:“达岸禅师,新州人,名志清,九岁出家,往南华寺,受六祖戒后,至广州,结草庵于东坝头大通镇,今为正觉院,在广州西南一里地隔...
筠州五峰山常观禅师 41472022-04 2 天台山平田禅院普岸禅师 32652022-04 3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 28462022-04 4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 35772022-03 5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5.m4a 24742022-03 6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4 23062022-03 7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3 21382022-03 8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2 21102022-03 9 潭州沩山灵祐...
天台平田普岸禅师,洪州人也。于百丈门下得旨。后闻天台胜概,圣贤间出,思欲高蹈方外,远追遐躅,乃结茅剃草,宴寂林下。日居月诸,为四众所知,创平田禅院居之。上堂:「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便下座。僧参,师打一拄杖。其僧近前把住拄杖。师曰:「老僧适来造次。」僧却打师一拄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