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窑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墈,是一处汉至唐时期窑址。1997年,文星镇马王墈宿舍改建时,对岳州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东晋南朝、隋代龙窑各一座,出土了东晋匣钵、印有“太官”二字的南朝瓷碗和用牛祭窑的遗迹。岳州窑遗址的发掘把中国南瓷烧制技术使用匣体的时间从隋代升到西晋,...
“岳州窑”是最早的釉下彩。岳州窑器器物呈豆青、浅黄,釉下点彩呈褐色,有的器物口沿均布点彩,有的器物周身几何对称点彩等,改变了前朝单色釉制器,为后世釉下彩绘奠定了基础,如唐、五代的长沙窑、白梅窑及云田窑等。许多专家学者认定“岳州窑”青瓷釉下点彩最早,始于两晋。 “四最”记载了其持续千余年的风光,...
岳阳的汉唐瓷窑遗址,主要分布于湘阴县域内的湘江两岸,因唐代湘阴县属岳州管辖,故有“岳州窑”之称谓。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又说:茶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由此可知唐代岳州出品的青瓷已全国驰名。稽之岳阳府县志书,皆无“岳州窑”的记述。经实地考古...
岳州窑中期(唐——五代) 岳州窑时期(中期)。窑口的主区位于湘阴县铁角咀一带。此地的窑址可分为三个自然区。“下窑”位于窑头山,是岳州窑早期烧青瓷的生产区。上窑与中窑则是唐代青瓷生产区。1972年笔者来此复查时,情况与1953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其中上窑南...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境内,成立于2003年,是在隋代龙窑遗址上建成的仿古建筑,属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 98件/套,参观人数 8.56万人次。历史沿革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岳州窑遗址博物馆以保护岳州窑遗址和对岳州窑进行研究为主。岳州窑为唐代的...
岳州青瓷是古老的传统制瓷工艺。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境内,因历代隶属岳州而得名·特别是青竹寺东汉窑址和城关镇晋唐窑址文化遗存面积占据了县城湘江东岸约5公里的河沿、山岗,窑场密布,延续时间1500多年 起源 “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境内,因历代隶属岳州而得名。近年来,湘阴县湘江两岸发现了铁角嘴唐宋时期、...
🏺 岳州窑青釉碗,唐代,高8.1cm,口径16.4cm,足径8.3cm。碗口微撇,深弧腹,阔底,圈足。内外施青釉,釉薄而不匀,青中闪绿,釉面有细碎纹片。外壁均匀分布五道压进的凹线,形成瓜棱装饰。岳州窑遗址位于湖南湘阴县城堤境一带,隋代称湘阴窑,唐代属岳州管辖,故名“岳州窑”。唐代岳州窑瓷器胎壁较薄,釉色明亮,多...
2023年8月22日,岳州窑吸引了CCTV-9《典故里的科学》摄影组前来湘阴拍摄,一行7人到达岳州窑遗址博物馆,拍摄启动后,工作人员一程步履不停,导演带病仍坚持工作,及至8月26日,耗时五天,岳州窑片段拍摄完成。整个拍摄完整记录了古法拉...
岳/州/窑/陶/瓷/与/饮/食 历史记载中,岳州窑以青瓷最出名,瓷青则益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从"茶粥"上升到"茶道",开始推行具有仪式感的煎茶。煎茶时用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煮之,有点与今天的"姜盐豆子芝麻茶"类似。器皿有茶炉、茶釜、碾钵、茶碗等。湘阴县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