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菖蒲 岩菖蒲(学名:Arisaema fargesii Buchet)是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分布范围 甘肃、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岩菖蒲,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的根茎。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健胃止泻,生肌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胃痛,食积,泄泻,便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中文学名 岩菖蒲 别称 蓝花岩陀、岩七、红岩七、芦山红岩七、岩参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被子植物门 ...
表面黑褐色,具密集而隆起的环节,节间长6-11mm,节上残存褐色鳞片,并有皱缩条纹和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除去外皮者浅棕色至棕褐色。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灰白色,粉性,近边缘有类白色点状维管束环列。气微,味苦、涩。以根茎粗壮者为佳。 岩菖蒲的效果 功效 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根茎。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
岩菖蒲科的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进行绘画的时候,注意观察植物各部位的生长结构。叶经常是从基部生出;花序是总状花序,很少有单独生长的情况;花具有苞片和小苞片;花被片有6枚,离生或者基部合生;雄蕊有6(-9)枚;子房是由3枚心皮组成,具有多数胚珠,花柱3个,离生;蒴果经常是室间开裂。 1. 芒菖蒲属Pleea Mi...
岩菖蒲族是岩菖蒲科下的一个族,具根状茎;叶通常基生或近基生,二列,无柄;花排成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较少为圆锥花序。名称 岩菖蒲族——Tofieldieae 特征 具根状茎;叶通常基生或近基生,二列,无柄;花排成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较少为圆锥花序;花被片宿存;雄蕊6枚,较少9枚;花药多半内向开裂;...
叉柱岩菖蒲(Tofieldia divergens Bureau & Franch.)是岩菖蒲科岩菖蒲属植物,中国独有的较为常见的物种。广泛分布与中国西南部的高海拔区域。生长于岩石缝,或灌木丛。形态特征 植株大小变化较大,一般较高大。叶长3-22厘米,宽2-4毫米。花葶高8-35厘米;总状花序长2-10厘米;花梗长1.5-3(-7)毫米;...
岩菖蒲科是泽泻目的一个小科,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日本很早就开始驯化岩菖蒲属的几个物种,而国内也有引入,商品名为“花石菖”或“花菖蒲”。由于担心原产地的纬度问题,我一直没有尝试种植。直到在广东遇到价格合适的姬岩菖蒲Tofieldia okuboi(汉拿花石菖)和长白岩菖蒲T. coccinea(千岛花石菖),我决定买来试试...
岩菖蒲 学名:Tofieldia thibetica 别名:岩飘子 科属:百合科岩菖蒲属 识别要点:植株中等。叶长约13cm,宽3~7mm。总状花序,小花梗直立或向上斜伸,花白色,花被片狭条状倒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渐狭成柄状。蒴果直立。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产地与生境:产于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700~2300m灌丛下...
岩菖蒲,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的根茎。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健胃止泻,生肌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胃痛,食积,泄泻,便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入药部位 根茎。性味 味苦、涩,性平。归经 归肝、脾经。功效 健胃止泻,生肌止血。主治 胃痛,食积,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