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溶学》是1994年4月地质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袁道先。内容介绍 该书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专家们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9项“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1990―1994)”项目而作。因此,全书系在该项目基本学术思想――地球系统学的指导下写成。该书从全球看中国岩溶,并利用岩溶形态组合的方法...
袁道先并不满足于仅从地质、地貌角度研究岩溶,而希望从自然界物质、能量转换运动的规律中探索岩溶的形成机理。他继承了岩溶学研究的地质地貌方法,并逐步融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岩溶动力学理论。如今,这一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漠化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致力于破解岩溶区资源环...
岩溶学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对于岩溶管道的推测尤其是覆盖型岩溶一般而言岩溶作用一般顺岩层走向发育局部顺倾向这个是一般规律但是自己亲自钻过一些大的溶洞就会发现一条大的岩溶管道里面弯弯曲曲坡降时而小时而大且有许多的支洞在平面图上反映出来会是毫无规律可言可以看出岩溶发育过程中的优先选择与废弃在岩溶隧道的勘测中...
岩溶一词的来历 •岩溶——Karst——喀斯特•原文:Kras,意为“石头”斯洛文尼亚境内伊斯特利亚半岛(IstriaPeninsula)上一个有石灰岩分布的地方•意大利:Carso•德国:Karst•中国:岩溶1966年,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次全国岩溶学术会议上决定,广西桂林 世界岩溶之父 什么是岩溶学 •岩溶,主要指水对可溶性岩石...
《现代岩溶学》是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道先、蒋勇军、沈立成、蒲俊兵、肖琼。内容简介 《现代岩溶学》在简要介绍岩溶发育、岩溶形态、岩溶动力系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概括了世界岩溶的形态组合特征,揭示了其形成环境和机理,论述了现代岩溶学研究的科学目标以及在全球变化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揭示岩溶地区...
二、岩溶动力系统运行特征的经验判别 l 简单定量判别 l 模型定量判别(热力学方法:矿物饱和指数计算) 1. 简单定量判别:根据实验、建立溶液中温度、Pco 2 、 PH、CaCO 3 饱和浓度的相互关系,用表格或曲线图对岩溶作用方向 强度作简单定量评价,例如: 图41,不同温度和Pco 2 条件下水中CO 2 含量(ppm) 温度越低...
•岩溶,主要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 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石膏、 硬石膏等)和卤化物岩(岩盐)等的溶蚀作用, 及其所形成的地表及地下的各种景观与现 象。 •岩溶学—— •岩溶地貌学—— •... •世界三大岩溶中心 •中国是...
《岩溶学》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岩溶学是地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岩溶现象及其形成过程和岩溶的改造利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岩溶发育的理论基础、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岩溶水文学、岩溶矿床、岩溶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岩溶区的...
大学岩溶学试题名词解释:每个4分 [岩溶作用:又称喀斯特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外源水] allogenic water来源于非可溶岩地区而进入岩溶区的水流。 [石林] stone forest,crevice karst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塔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