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乌头,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岩乌头Aconitum racemulosum Franch.的块根。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四川天全、南川,云南镇雄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入药部位 块根。性味 味辛、苦,性热,有毒。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 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
别名:岩乌子、岩乌、雪上一枝蒿 性味:味辛;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生长采收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岩乌头的块根。夏末秋初采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财乌头,多年生草本,高40-65cm。块根倒圆锥形,长2.3-3.6cm,直径9-11mm,或近圆柱形,长约7cm,直径约5m...
岩乌头的功能主治 1.镇痛效果: –岩乌头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岩乌头中的活性成分,如乌头碱等化合物,能够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减少疼痛感觉。因此,岩乌头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包括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神经痛等。 2.解热作用: –岩乌头所含的化合物具有解热作用。它能够...
实际上人的许多病症的产生全是与饮食搭配拥有丝丝缕缕的关联,要想自身有着一个健康的身体,饮食疗法是一个十分非常好的方式,在其中各种各样中草药材充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效,今日我们就来为大伙儿介绍一下岩乌头这味中药材。 特异别称生产 岩乌子、岩乌、雪上一枝蒿 特异来源于生产 中药材基源:为毛茛科绿色植物岩...
巨苞岩乌头属于乌头属,生海拔2350-2800米山谷崖石上或林中。形态特征 与岩乌头的区别:小苞片大,卵形、宽卵形或菱形,长7-12毫米,宽5-9.5毫米,顶端微尖。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350-2800米山谷崖石上或林中。分布范围 产四川峨眉山、二郎山及宝兴。模式标本采自峨眉山。主要价值 块根外用擦疮毒。
岩乌头系,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本系概述 岩乌头系,块根2。茎直立或外倾。基生叶不存在;叶片革质,不分裂或掌状深裂,一回裂片不分裂,脉网常隆起。上萼片近圆筒形或高盔形。花瓣的瓣片不膨大,有短距。种子有横膜翅。下级分类 岩乌头Aconitum racemulosum Franch.巨苞岩乌头(变种)Aconitum racemulosum Franch...
药材别名 岩乌子;岩乌;雪上一枝蒿 药材基原 为毛茛科植物岩乌头的块根。Acomitum racemulosum Franch。夏末秋初采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600-2300m的山谷崖石上或林中。资源分布...
岩乌头主要能够达到活血止痛的功效,同时还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刺激素引起的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同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的关节炎所引起的损伤,也能起到改善的效果。在出现皮肤外伤所引起的皮下淤血和肿胀问题之后,也可以通过使用该药物来做治疗,可以煎汤之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