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同唱念做打、尤其是身段表演和特技表演,艺人们创出了各样绝活,山陕梆子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的戏曲艺术特征越来越强,处于梆子声腔剧种群中的领军位置。
蒲剧又称为“蒲州梆子”,山西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之首,是最古老的戏种,属于早期的山陕梆子,发源于晋南的古蒲州(今山西永济)一带而得名。太谷阳邑净信寺戏台 蒲州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三省交界,西接关中以东的同州,南邻河南的陕州,历来是南北东西交...
山陕梆子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的历史背景与山西和陕西地区的商业活动紧密相关。自古以来,山西商人便频繁前往陕西以及更远的地区进行贸易,这些商人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积累了丰厚的经济实力。随着他们的定居和商业网络的扩展,山西的戏曲和戏班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特别是山东汶上,作为历史上的交通要道...
可以推想同州梆子走出陕西落户河东,蒲州成了同州梆子向山西传播辐射的大本营和根据地,这大河渡口肯定是功不可没。总而言之,那个时代河西和河东都唱起了同州梆子戏,成为主要流行区,世人称呼其为“山陕梆子”也在情理之中。 同州梆子秦腔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为鼎盛时期,后世学者清晰地勾画了这个时代其传播的路线图,“东路...
正是在一次次的会馆演出中,山陕梆子裂变出东西秦腔和蒲剧、晋剧,再后来又有了河北梆子、卫(天津卫)梆子。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中国戏剧的传播繁衍始于山陕梆子,山陕梆子的繁荣得益于山陕商人。山陕商人在用亲缘、地缘让自己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一不小心,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从此袅袅不绝,唱响了几百年。
辕门斩子多剧种(京剧、豫剧、晋剧、蒲剧、秦腔、河北梆子)合集—剧中看点是穆桂英 5366 41 43:02 App 开场锣鼓(武场面)多剧种(秦腔、京剧、蒲剧、晋剧、河北梆子、豫剧、潮剧、川剧)合集 675 -- 1:52:20 App 秦腔折子戏《辕门斩子》主演;刘随社 姚华 2万 95 1:55:58 App 道白全字幕【秦腔】《辕门斩子...
大河两岸的“山陕梆子”戏 黄河自晋陕大峡谷向南流过龙门后,河床陡然变宽,河水舒缓,弥漫浩淼,雄伟壮阔。因为这里两岸的地势不再陡峭,而是渐渐平坦,在河水的长年冲积下形成大片良田。两岸现在分属山西晋南和陕西秦东。山西晋南为古蒲州、今为山西运城和临汾地区;陕西秦东则是古同州、今是陕西渭南市。随后大河在陕西华...
山陕梆子随着戏班传到汶上后,由于它们的唱腔优美,节奏明快,符合山东汶上人的性格,因此为当地人所喜爱。 这之后,这些戏曲渐渐被本地的风土民情、地方文化所包容、吸收与改造,逐渐形成具有高亢、粗犷、豪放、浑厚风格的汶上梆子剧种。 与此同时,山东曹州地区的戏曲活动也十分繁盛,我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昆腔、弋阳腔、...
河北梆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山陕梆子在清代已有记载,有时被称为秦腔、乱弹或西部,甚至弋阳梆子。根据刘献廷的《广阳杂记》记载,秦腔在新声中占有重要地位,声调散而哀。刘献廷生于清顺治五年,逝于康熙三十四年(1648—1695年),他的记载证实了十七世纪末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已有秦腔或乱弹(即梆子腔)...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对梆子戏的传播、发展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凡梆子戏盛行的地方,必定是山陕商人云集的地方。只要有山陕商人的踪迹,常常能找到梆子戏的遗响。”数年来,上党梆子与两个嫡亲剧种一直保持着密切、友好的交流,西调、枣梆剧团多次来到上党地区进行“探亲访问”,他们同台演出、观摩交流、取长补短。